你有“文字讨好症”吗?9月上旬,脱口秀演员杨蒙恩发布的一条动态,让这个词汇冲上了热搜。所谓的“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词汇,习惯性地加一些语气词,显示出自己是在积极回复对方,让对方看起来更舒服。
(10月12日《成都商报》)
不过是“伪命题”
□戴先任
杨蒙恩将这种文字使用现象定义为“文字讨好症”,显然不妥当。网络交流习惯于加一些语气词并非坏事,而是丰富了人际沟通方式,是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改变,值得肯定。
所以,“文字讨好症”不过是一种伪现象、伪命题。但网络时代的汉字使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此前就有“文字失语症”一说,丰富的表情包也在逐渐代替文字表达,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
网络时代的汉字使用,要能去弊存利,也不能过度敏感。揭开“文字讨好症”的“伪命题”,看到网络时代汉字使用的积极一面,也要找到医治“文字失语症”的药方,这样才能更好遏制消极面、激发积极面,从而让汉字在网络时代得到更好传承。
称“文字示好症”更宜
□张玉胜
对于“文字讨好症”的出现,有专家给予其两个方面的“意义”解读:一是证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很多情况下无法当面沟通,大多数通过网络方式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对人表达尊重,所以就需要增加一些语气词和表情包,反复斟酌再发送。二是这确实让人感受到科学技术改变了社交方式。
“文字讨好症”引发争议的关键就在于“讨好”二字的负面之意。这其实是一种误读或夸大其词。矫治其不舒服感,不妨将其改为“示好”。同时,需要防止“刻意”、展现真诚,力避泛化与庸俗。这就需要使用者注意交流对象和使用场合,尽可能地不让对方误解和反感。比如,在发送正式工作邮件、下达通知或传达任务时,其语境氛围通常应为严肃的,基本不要用到语气词;和他人用文字交流时,使用语气词可区别年龄层次与熟识度,让交流显得自然、真诚、温和、不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