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
这辈子生长在沃野千里、坦荡如砥的长江入海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大山,心里总有一个念头,要到山里感受一下,甚至是生活一段时间。前几年山西长治山区的农民到南通推销熏枣,和我们单位挂上了钩。渐渐熟悉后,我甚至产生过随他们回去的冲动。我的想法是,到了那里,就把我扔在山里,自己找个能吃饱肚子、能睡暖觉的地方就行。
爱山这碗“毒”,也许是在小时候服下的。那时我们看的电影多为战争题材,机智的红军游击队在山林中神出鬼没,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利用山地与敌周旋……近年火爆的电视连续剧《亮剑》同样俘获了我,英雄李云龙就是带着弟兄们在山区和鬼子干仗的。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是《烈火金钢》,记住了太行山、滹沱河……太行山在我的脑海就是英雄的山、神勇的山,它比泰山、黄山更早地扎根在我心里。
机缘凑巧,初冬时节,我来到了滹沱河畔的石家庄市鹿泉区,走进了太行山系一个叫岸下的小山村。
就是我期待中的山村模样。白日依树起,青山郭外斜,柴门闻犬吠,农家荷锄归。村外山势连绵,淡墨晕染,脚下村道蜿蜒……沿着山石铺就的小道爬上土坡,就是村民家的院落,矮墙、古井、石滚、枯柴,这些电影电视上常见的山村人家的标配,历历在目。远处的柿子树叶掉光,但一个个柿子挂在树上,像一个个温暖的小灯笼,像光荣榜上红彤彤的笑脸。
一名老年妇女在场上翻晒玉米籽,黄灿灿的一大片,惹人眼馋。信步走上晒场,弯腰抓起一把,想看看它们和老家的同类有没有区别,而没有意识到的是,脚下踏着的其实是主人家的屋顶,屋顶下是主人家的窑洞。再向前走几步,才发现下面是主人家的院子,我的几个同行者正在院中拍照。扬起双臂打招呼,无意中被拍了个“大鹏展翅”。
南方人印象中的窑洞,应该是在山坡上挖进去的土洞。我总担心土窑的安全,比如雨水冲刷、比如山体活动啥的会影响到它。而在这个山村见到的窑洞,不依附于山体,直接全部由石头砌成,平顶,顶上就是晒场,各个房间都有窗户,外表看上去就像南方的小平房。
下得坡来,想去院里看看内景,又不好意思贸然进入。院内的大姐见我们犹豫,主动打开了窑洞的屋门,把我们让进了屋内。
从屋内看,顶呈圆弧形,与印象中的土窑顶一样。厚厚的墙体足有二尺宽。女主人说,墙内是空的,天冷时,可烧墙取暖。来访的南方人说:“这就是中央取暖器。”女主人说,这座窑洞有200多年了,总体没变动,内部有过装修。她的一子一女在外工作,过年时都会回到这个窑洞里。
还在和女主人唠着,远处的“领道人”已在喊着“上车!上车!”心有遗憾,哪怕再给半个小时也好啊,让我们在这个山村里再走走、再看看。
住处附近约一公里处,有个抱犊寨,4A级景区,被评为石家庄十景之冠。而我感兴趣的是,它西接巍巍太行山,是太行山的一株余脉。有此走进太行山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因为日期安排的关系,我们只有返程前的那个上午有两三个小时可利用。匆匆用过早餐,三位江苏老乡携手进山。我们不坐缆车,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道拾级而上。
长长的石板路一眼望不到头,直接就提升到山腰。再抬头一看,山体轮廓奇特,有一些太行山奇险峻秀幽的真味。回首展望,一片辽阔,城里的高楼似乎和绿树差不多高,马路成了泛着波光的河。“一览众山小”的句子涌向喉头。
初时不觉累,俊逸潇洒的江南才子刘兄“咿咿呀呀”地吊起了嗓子,然后随性唱起“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那声音在早晨空旷的山谷里回响,别有一番快慰、壮美。博学聪颖的水乡美女谢妹妹则是不停拍照,告诉我们说,这座山曾是淮阴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说起“抱犊寨”这个名称,我则想起曾经登顶过的山东“抱犊崮”。
渐渐地,有些吃力了。身后追来一支4个人的小分队。一问,他们来自“行唐(县)”。我孤陋寡闻,又问“哪里?”走在最后面的一名妇女回答“银行的行(xíng),吃糖的那一半。”我方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敏捷的美女妹妹:“啊,行动的行,唐宋元明清的唐。”
这支小分队成员有的只在肩上挂个布袋,有的干脆徒手,看不到香烛之类敬佛的用品。询问他们为什么来这里?回答是,没有事,就是来爬爬山。难道他们和我一样,真的只是想亲近一下、感受一下这太行山?
爬上坡顶,是一段缓坡,而对面那座峰才是“抱犊寨”。时间不够,我们赶不过去了,只得遥望,致以敬意。好在我们的目的并不在登顶,而在于与山的肌肤相亲,“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这次感受太行山,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真正走进太行山区、把自己扔在山里,仍是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