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子
白石老人曾说:“青绿山水最难画,不似是欺世,太似是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中国青绿山水画院院长的顾大明,学古但不囿于古,眼里有星辰,心中有天地,他的画贴近自然,溢满韵律,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微型扇面,都各有风采,极具魅力。
“我的创作灵感源于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
顾大明先生196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南通乃滨江临海之城市,自古有“江海门户”之称,它海纳百川,通达天下,是画里的小城,梦里的水乡。长江和大海孕育了辽阔的平原,也滋养了江北的古城,作为“江海儿女”的顾大明,生于斯长于斯,得江水之灵气,自然之神韵,这使他在运笔挥毫时,胸中有丘壑,笔下有诗意。
徜徉于他的婺源山水中,宛若置身于唐代斐公衍的“青山解隔尘中事,流水能清物外心”的诗境,有一种心灵放空、物我两忘的纯净之味,俗世的繁华、红尘的纷扰,一一抛之脑后,心为之安然,情为之超然,如同坠入“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无人仙境。
顾大明先生,1987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刘大为、杜大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还担当《美术家》《当代书画报》主编,文化部中国民族书画杂志副总编。2005年毕业于中国画研究院首届山水画高研班,为2007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作为青绿山水的传承人,他表示:“我的创作灵感源于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山水,使我更自由地表达我的感情,山水蕴藏着大自然深厚宽广甚至悲怆的情怀,那千年屹立不动的大山所展现的沉默与悲壮使我感动,那明净隽永的河流永不停息的精神让我神驰,所以我离不开山水,要用手中的画笔去抒写山水,它永远是我绘画的主题。”
22年来,每年春秋两季,他如热恋中的情人赶赴婺源之约,江南水乡烟雨的清丽绝尘深深吸引着他,这让他的画或泼墨重彩或轻描淡写,色彩明快而清新,山之冷峻、水之幽柔,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没有滔滔的言论,也没有冗冗的概述,用实际的行动来引导学生,他说:“艺术存在于大自然中,只有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才能画出灵动的自然。”
他一方面汲取着传统青绿山水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在设色上融入水彩画及大写意山水的笔墨,他在继承中求生存,接纳里谋发展,将自然的物象与自我的感悟融于一体,并力求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他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追求,以期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足迹遍布山山岭岭,画笔描摹村村寨寨
于是他不再固守于婺源山水,也会跋涉于吕梁山脉,奔走于黄土高原,还会攀越于贺兰山脉,游走于太行山区。无论是塞上江南还是大漠孤烟,无论是明清窑洞还是黄土高原,从李家山到贺兰山,从太行山到吕梁山,他的足迹遍布了山山岭岭,他的画笔描摹了村村寨寨,这一描又是12年,这一描也便有了“峰峦叠嶂巍峨壮,金汤地险云天堑”的贺兰山长卷。这幅10米的巨幅长卷,一改江南水乡之旖旎婉约,剔除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它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它崇山峻岭、云遮雾掩,它是多少光阴的沉淀,又是多少汗水的结晶啊!
从第一次画贺兰山到如今,顾大明笔下的作品在不断成熟,12年12次到访,让他对贺兰山有了深刻印象。因为有了深刻的了解和热爱,所以他能在短短4天内创作出10米的写生长卷,他将自己对这座山的体味和热恋都凝聚在了线条的勾勒之中、山石的皴擦之间,而在这幅画中,他没有沿袭以往的习惯,全然摒弃了熟悉的宣纸素描,选用了陌生的亚麻布写生。可宣纸写生和麻布作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试了又试、画了又画,失败了再来,经过十余次实践,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他说:“用布作画,更有质感。这种质感,是你站在它的面前,能感受到大山的雄浑和巍峨,自己也会变得豁达而明朗。”
盛夏时节,他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群峰峥嵘、断崖高耸、阳刚劲露、台壁交错的避暑胜地太行山,那姿态万千的峰峦台壁,那溪水湍急的峡谷瀑涧,让他有了别样的感受,无论是壁立千仞还是林海滔天,无论是瀑布如练还是碧波如镜,都让他惊叹不已,于是他的画风也摇身一变,呈现出刀削斧劈的嶙峋气势,演绎出雄奇险峻的伟岸特色。
顾大明在山水的宁静中平和安然,又在山水的深邃里思索默然,常年流连山水沉醉创作的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初衷: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要回归生活。他立志将毕生的心血报效祖国,回馈故乡。
建设文化艺术园——大明艺苑
自2015年始,顾大明投资兴办“大明文化产业园”,斥巨资耗全力,圈土地改厂房,历时两年有余,在家乡余西建起了一座融古典文化与现代产业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园——大明艺苑。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的大明艺苑园区内设有:大明艺术馆、中国画馆、民俗馆、砚台馆、瓷器馆、淘宝轩、聚贤斋、君怡精舍、茗雅轩等九大馆区。
大明艺苑目前收藏有民俗珍品三千多件,书画名家作品两千多幅。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里,有杜大恺先生的亲笔题词,有刘大为先生的高悬匾额,有林凡、钱绍武、冯向杰、龙开胜、谈延庆、白雪石、曾来德等四方大家的珍贵墨宝,有全国各地如谭仁、赵忠仁、王界山、王巨亭、马志刚等数百位著名画家的精彩力作。而一幅幅余西古镇的写生作品,或写意于素笺帛卷,或移植于书页画册,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魂归了邈远。砚台馆里的端砚、歙砚、鲁砚、澄泥砚这四大名砚,又让人肃然起敬,100多方的安徽歙砚更是蔚为壮观。名目繁多的民俗馆里陈列着古老的纺车、旧式的织机、宫廷的食盒、乡野的蓑衣、神奇的油灯、三寸的金莲,还有明清的拔步床、秦汉的陶纹罐以及数百的唐人俑,这些奇特的珍品,打开了尘封的岁月,解读了神奇的传说。
免费开馆四年以来,他先后举办了六次画展,从开馆时的名家邀请展,到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大型绘画展,从儿童书画展到古镇写生展,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扇面作品展到喜迎二十大的名家巨幅展,他广收博纳是为了什么?五湖四海的名家大咖到访,他除了报销车旅,还得提供食宿,前前后后投资了2000万元。为了筹集资金,他忍痛转手了北京住房。顾大明在全国的艺术馆有很多,浙江、安徽、江西、宁夏都有,但那都是别人投资、他来配合的,唯有余西古镇大明艺苑是他自己投资兴办的。老实憨厚的他说:“我什么都不图,我秉承‘以艺术诠释文化,以文化提升古镇’的宗旨,只想以自己的文化产业来推动古镇建设,助力古镇发展,带动古镇旅游,促进古镇经济,为家乡尽点绵薄之力。”漂泊在外这么多年,他发现自己的家乡没什么文化产业,而余西是个有深厚底蕴的千年古镇,至今依然保存着明清的格局,青砖黛瓦、红灯高悬的古宅蕴藏着太多的翰墨书香,他不想让古老的遗存湮灭于岁月的尘埃,他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古镇现状,让古镇焕发生机、重现辉煌,让古镇的龙街真正龙腾虎跃,也让古镇百姓过上蒸蒸日上的生活,让全国人民都能认识这个“通东第一镇”,了解这个“江北的周庄”。
没有华丽口才,没有明艳修饰,只凭一己之力,诠释赤子之心,仅以笔墨丹青,描绘家乡宏图。他踏踏实实,就像他的民俗馆里那些默然静守的旧物,朴实无华,却又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