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记忆

二百年前的 如皋大疫

◎贺海

古人有“大疫不过三年”之说。如皋历史上有关瘟病、疫情流行的记载不多。这与古代文人编写志书只注重文化史料挖掘,不注重经济、科技发展史料收集有关。但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从一些零碎的史料中看到先辈们冥冥之中有关瘟疫流行与人们抗争的记载。先人们留下的这些可贵资料,对我们今天的防疫抗疫工作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据如皋地方文史料记载,清嘉庆庚辰至道光辛巳、壬午连续三年(1820—1822),也就是200年前,如皋痧疫大流行。痧,乃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季节性病症。又称痧气、痧胀。临床上以突然头晕,头痛,脘腹胀闷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四肢挛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于肘窝、腋窝、颈前两旁出现青紫痧筋为特征。常见于夏暑季节,其他季节也偶有发病。必须及时救治。治宜以逐秽、祛暑、化浊、开窍、除湿为原则。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人类遭受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有的甚至能拖上两三年都难以遏制。对人类后代影响巨大的有鼠疫、天花、霍乱、恶性疟疾、重型流感等。

清道光三年(1823),如皋名医胡杰(字云溪)著《痧疫论》一书。胡氏鉴于此次痧疫大流行,“伤人甚众”,在重刊闽中林森(字药樵)《痧疫全书》的同时,自著《痧疫论》。胡杰《痧疫论》,先是“痧”与“疫”之分论:其论“痧”,以“绞肠痧”为主(常见的痧症有热痧、寒痧、绞肠痧),绞肠痧,暑湿之邪阻遏中焦,以致气机闭塞,上下不通,突然出现上吐下泻,或欲吐不能吐,欲泻不能泻,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腹部剧烈绞痛等症,属痧症之重症。现西医称“绞肠痧”为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胡杰论“痧”,多引用李东垣、张景岳、吴又可诸家之说,也有部分引用扬州近代医术流派之说,指出“疫症繁多,痧乃疫中之一”。由此可知,胡杰《痧疫论》是在观察如皋痧疫流行三年之后,对有关痧症特征描述与治疗的专著。其治痧症,主张内外并治,提出不分缓急,皆宜急治,以辛通窍,以香逐秽,破瘀消积,探吐取嚏,推拿刮放,灸关元等医疗原则和医疗见解。所列外治诸法都具有临床参考采用的价值。如皋现藏之木刻本是其原版。

2022-11-16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16419.html 1 3 二百年前的 如皋大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