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免疫功能低下,要注意避免感冒。”“天寒路滑,乳腺癌患者在长期服药治疗后易出现骨质疏松,尽量避免雨天外出。”……入冬后,在市一院“爱来癌去”微信群,爱心天使义工社的医护人员不时发送一些温馨提醒,令群内的癌友们倍感温暖。
自2018年市一院爱心天使义工社成立以来,一群医护志愿者针对癌友家庭开展了上门服务和居家康复指导、组建“话聊”沙龙、推广“生前预瞩”等活动,让一个个原本失去生活热情的癌友重燃希望、正确看待生死,而社员们也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
发挥专长,为癌友送上温暖阳光
25日下午4点,市一院爱心天使义工社骨干成员、肿瘤科护士长陈秀华和往常一样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病房与几名癌症晚期患者开展“叙事护理”。
“这是我们与上海仁济医院对接合作后,引入的一种新型人文护理方式。”陈秀华告诉记者,癌症晚期的患者往往要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癌痛折磨,即使是使用了止痛治疗,这种疼痛感也不能完全消失。两年前,陈秀华和同事们决定每天下午4点固定开展“叙事护理”,对一些病情较重的癌症患者进行15分钟的针对性护理,“比如,引导他们讲讲生病前一些有成就感的往事,包括事业上的成功、子女的成就等,帮助他们找到幸福感,同时也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疼痛。”陈秀华说,“叙事护理”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多次护理才能让患者打开心扉,而她和团队的“法宝”则是记录“叙事日记”,真正做到“用心叙事,以情动人”,把患者当成朋友甚至亲人。
“癌症,已不仅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恶性疾病,更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癌友因患癌抑郁、自杀的不在少数,癌症家庭因病致贫、因癌返贫也常有发生,他们面临着身体、精神和经济的多重压力。”市一院爱心天使义工社发起人、市抗癌协会肿瘤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芳介绍,早在2018年年底,时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的她发起成立了这一公益组织,旨在呼吁医护人员发挥专业特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关爱癌症患者及家庭的公益行动中来。
爱的声音,总能引来一呼百应!经过4年的努力,从最初的十几名志愿者到如今遍布院内院外的126名骨干志愿者,义工社下设天使、仁医、行政、院外4支志愿分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心力量加入。
将心比心,让患者了无遗憾离世
3个月前,古稀之年的李先生(化姓)安详地走了。在办好李先生的丧事后,家属还专门来到市一院肿瘤科向医护人员表达了诚挚谢意。“非常感谢你们生前对父亲的照护,让他没有任何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李先生的子女这样说。
“老人家是今年6月份住院的,当时已经是肠癌晚期。他退休前是一名事业有成的政府官员,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在生病后,他的牵挂很多。”在了解到老人最放心不下的是孙子后,陈秀华专门上报院领导,特事特办,经过核酸检测等严格手续后,在老人生日当天,她将其孙子接到医院陪伴他度过了生前的最后一个生日。这让李先生一家都非常感动。
尽最大努力,帮助终末期癌症患者完成生前的愿望,推广“生前预嘱”是今年以来市一院爱心天使义工社正在尝试的一项公益服务。陈秀华介绍,所谓“生前预嘱”是指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而我们将‘生前预嘱’的范围扩大了,不仅仅是让患者可以选择‘尊严死’,还希望让他们了无遗憾地离开。为此,我们会引导一些癌症患者列出一些心愿单,通过我们与家属进行沟通后,帮助患者完成心愿。”陈秀华说,比如,李先生的财产分割问题、对爱人的嘱托、对孙子的期望等,这些都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与其家属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并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最终,李先生所有心事都了结了,走的时候很平静。
“其实,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久前,在崇川区虹桥街道跃龙社区老年大学,市一院爱心天使义工社骨干成员、省肿瘤专科护士黄小妹为学员们进行了防癌抗癌科普知识宣讲,并推广了“生前预嘱”这一前沿概念。她认为,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有权追求生命的质量,选择有尊严地离开人世。下一步,义工社还计划成立“生前预嘱小分队”,推出系列公益宣传活动,让更多人学会科学地看待生死。
以爱传爱,受助对象成为志愿者
资深癌友分享“与癌共存”的经验、癌友家属演唱歌曲《拉住妈妈的手》、爱心志愿者带来舞蹈表演《在希望的田野上》……10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话”疗濠西癌友公益沙龙在濠河之畔举行。
“这是我们义工社每年的固定节目,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组织20多名癌友欢聚在濠河边,通过‘话’聊的形式,分享彼此的抗癌经历,互相打气,成为通城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黄小妹介绍,爱心天使义工社成立4年来,一直秉承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宗旨,通过“以爱传爱”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一群癌友及家属从受助对象自觉转变为志愿者,他们发挥余力,和医护人员站到一起,并肩传递癌症防治知识,鼓励更多癌友树立信心,找回生活的勇气。
今年64岁的癌友家属张大姐(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原来,在2020年初,张大姐的父亲被查出前列腺癌,8月,母亲又被检查出肠癌;2021年9月,张大姐的老公在体检时又被发现患了胃癌,并且在今年5月复查胸部CT时被确诊患上了肺小细胞癌;与此同时,
家中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需要照顾……一系列的打击接踵而至,让张大姐一家陷入绝望中。
2020年年末,在与社区结对的过程中,爱心天使义工社了解到张大姐家的困境后,很快与她结对帮扶。“我记得那是春节前,护士长们提着牛奶、苹果等慰问品来看望我,还给我送来了两张‘延续护理服务卡’,告诉我有什么困难,就拿着卡去找她们。”而这两张卡至今仍被她精心保存在卡套里,舍不得用。从那以后,义工社对张大姐的关爱就没有间断过。
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张大姐也以志愿者的身份主动加入义工社,成为一名特殊的“心理顾问”,积极向社会回报爱心。今年6月,“爱来癌去”项目在通州区张芝山镇天星村开展大型义诊,张大姐换上义工服专程来到现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癌症家庭笑对生活。“看我过得这么苦,不还是挺过来了?他们听我讲完故事后,也积极起来,愿意去面对癌症了。”
初心不改,让公益之路走得更远
“还有不到两个月就将迎来兔年春节,我们在每年春节前一个月就会开展迎新春系列公益活动。”王芳介绍,为了让一些留在医院过年的肿瘤患者感受新春的节日氛围,4年来,义工社每年坚持在春节前开展“清清爽爽迎新春”活动,帮助留院肿瘤患者洗头、洗澡、泡脚、香薰、读书、聊天等;同时,大年初一早晨,还会为他们送上平安果、鲜花、新年福袋等,让患者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与亲情。“每年开展这样的活动都觉得特别有意义,很多肿瘤患者接过我们的平安果,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王芳说。
“在爱心天使义工社奉献爱心的这4年,我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从‘工作’转变成‘事业’。”爱心天使义工社骨干成员、市一院放射科护士长陈春霞说,她的工作和志愿服务已经分不开了,无论上班下班,只要病人需要她就会在。
付出终有回报。4年来,爱心天使义工社开展医务社工引领下的志愿者服务百余次,惠及癌友及家属近千人次,曾荣获南通市“肿瘤防治科普先进集体”称号;经典项目“爱来癌去—关爱癌友家庭,助力健康社区”获得市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团队成员黄小妹获得“全国医务社会工作者”证书。
“随着新院的启用,将建立肿瘤中心,原本分散在肿瘤科、放疗科、血液科、甲乳外科等科室的肿瘤患者将相对集中管理,更加有助于志愿服务的开展。”身为爱心天使义工社社长,王芳表示,下一步,义工社计划扩大服务范围,构建全面的癌症防控体系和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广癌症快速康复、居家康复和心理康复理念,并呼吁更多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加盟,让公益之路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冯启榕 本报见习记者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