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平
又一个12·5国际志愿人员日到来,自己与志愿活动还有诸多关联。
在我刚工作一个月的1982年3月,中央有关部门把3月这个月定为“文明礼貌活动月”,市里搭建临时专班,在全市组织开展这一活动。算是有幸,我被从基层单位抽调上来。安在市中心钟楼里的市委宣传部办公室,我年纪最轻,主要是当下手,接接电话、发发通知等。
所谓文明礼貌月活动,主要就是走上街头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大家都乐于参加。一时,全国范围掀起了活动高潮,给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吹来春天的暖风。第二年也然,我又被借调出来,活动名称已改作“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现在看来,这是志愿服务的雏形,也成了我职业生活的真正开端。经过两次借用,改变了我的职业走向,走向了市级机关工作,尽管后来有过不止一次机会重回专业领域,但终于不再与所学专业有任何关联。
1983年10月,正式调到团市委,先在宣传部工作,从文明礼貌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拓展为青年学雷锋活动,城乡基层纷纷成立青年服务队,在此基础上建议成立了市级青年服务总队,后来还荣获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总政治部和团中央等四部门联合表彰,获得先进集体称号。如东救火青年英雄黄金泉,我写了通讯《火铸的现实标点》在《南通日报》宣传,并针对黄金泉的困境,提出了怎样让他们不再“流血又流泪”的现实问题,直接催生了中国第一个地市级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诞生。
1993年10月我挂职来到团中央宣传部工作一年。时值世纪之交,团中央谋划跨世纪青年行动,我负责起草方案,其中就有跨世纪青年志愿行动。不过当时在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叫“社工”“义工”,与香港、澳门的称呼颇为相似。查了团史,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印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决定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
一年后回到南通,与江海晚报社、东洋之花化妆品公司共同筹划“江海志愿者”,我谈了团中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希望成就南通青年工作品牌。“江海志愿者”后来由点到面不断发展,这个称呼也在全市叫响,全国有了影响。
1997年,南通又涌现了“莫文隋”,通过寻找,随后发展成共同匿名的一个群体,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我参与其中、全力推动。学雷锋青年服务队、黄金泉、江海志愿者、莫文隋……都是帮助别人,都体现了一种时代风尚,我提出一个概念:风尚南通。在20世纪初的南通,张謇“中国近代第一城”创造了南通风尚,100年后南通人弘扬传统、接续再创。
202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我与一座城”征文中刊出我的《我爱南通这座城》,对此也有部分叙述。“风尚南通”里有我的作为:想法、做法,共同深入思考、不断培育典型。我自豪和骄傲,人生轨迹里与南通的助人为乐风气和“志愿者”同行。我想虽然“志愿者”这个概念是文明社会、发达经济体的一种创造,但助人为乐是中国文化传统,我们要用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要用好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