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经核查,您手上的这款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我们拥有专业的维权队伍,可以为您全权办理全额退保。”近日,市民李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可以帮助她办理代理退保,挽回损失。
“代理退保”靠谱吗?这背后又暗藏了哪些风险?本周,记者走访多家银行以及我市金融监管机构,就代理退保背后隐藏的隐患以及风险展开调查。
保险作为一种抵御风险的金融工具,不仅能为投保人提供经济保障,帮助抵御意外风险,减轻经济损失,还能保护投保人的财产安全,维护经济利益。然而近期,有不少组织和个人为了牟取不法利益,骚扰并诱使保险消费者委托其代办保险退保,导致保险消费者面临保障和资金双重损失的风险,严重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深扒不法分子的套路,不难发现,他们往往会假冒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等,以电话或网络渠道接触保险消费者,通过“继续持有保单将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等话术欺骗、诱导保险消费者退保,从而怂恿其签订代理退保协议,变相收取费用。
“这其中暗藏了巨大的风险。”据我市金融监管部门介绍,如果市民选择了“代理退保”,投保人的原有保障丧失,后续如需再次投保,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会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等风险。同时,个人身份证、金融账户等敏感信息,可能在此过程中被贩卖或冒名贷款、办卡、代刷信用卡,再者,不法分子会要求其支付高额手续费,退保金可能被诱导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被截留侵占。
“对此,市民要谨慎对待。”我市金融监管部门提醒,市民要注重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和家庭信息,避免信息外泄。在购买保险产品前,要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保险产品,充分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退保损失等信息。如需退保,要理性衡量风险情况和保障需求的变化,充分考虑退保损失,如遇矛盾纠纷,可向南通市保险行业协会和相关保险机构反映、申请调解。
广大保险消费者既是维护保险市场繁荣稳定的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和受益者。近期,南通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本地区54家人身险公司发布公告,提醒广大市民提高抵制退保黑产的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拒绝参与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等违法行为。如遇不法分子涉嫌“代理退保”黑产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如遇虚假宣传、违法发布“代理退保”广告等情况,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
本报记者顾凌 张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