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枕书
嘉庐君:
回信让你久等了。上周京都下了一场久违的大雪,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化去。我已好些年没去过电影院,最近朋友推荐梁英姬的新片《汤和意识形态》,就约了从周一起去乌丸的影院观看。
梁英姬是在日朝鲜人第二代,生于大阪生野区,也就是鹤桥附近。她父母都是济州岛人,但支持朝鲜政府,期待民族解放,积极参与在日朝鲜总联的活动,曾把3个儿子(都很年轻,甚至有的尚未成年)全部送去平壤,儿子们后来在平壤成立家庭,生儿育女。但统一和解放的愿景早已邈不可及,平壤生活的艰辛也很难掩盖,她的3个哥哥无法回到日本生活,父母只能持续给他们寄送钱物。导演从小接受的是北边的民族教育,毕业于朝鲜大学,也在大阪的朝鲜高中教过书,但后来去纽约留学,最终选择加入韩国国籍。这不单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方便——日本和朝鲜没有建交,不承认朝鲜国籍,在日本选择“朝鲜籍”并不意味着拥有朝鲜国籍,而等于事实上的无国籍者。他们出国只能申请类似难民身份的护照,十分不便。很多原本认同北边的在日朝鲜人选择韩国国籍,也是出于这样的理由。现在日本的“朝鲜籍”人数不到3万人,其中年轻人更少。
《汤和意识形态》是梁英姬家族纪录片系列的最后一部,关于她母亲的故事。前面还有以父亲为中心的《亲爱的平壤》(2005年)和讲述哥哥一家故事的《再见,平壤》(2011年)。她跟父母一起去朝鲜探望过哥哥,对父母和哥哥认同的理想社会一向隐隐有怀疑。后来,她深爱的大哥早早病逝,成为一家人永远的伤痛。但她的父亲自始至终都坚持死后要葬到平壤。虽然济州岛是牵挂的故乡,但平壤才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灵魂的归属地。而已加入韩国国籍的梁英姬无法进入朝鲜,至今未能去平壤扫墓。
她的新男友是日本人,叫荒井香织,比她小13岁,是自由作家。第一次上门拜访母亲,母亲虽不怎么喜欢日本人,但还是热情地煮了一锅朝鲜风味的大蒜参鸡汤。在整鸡肚子里塞满大蒜、人参、红枣,用大锅整整炖上四五个小时就成了。荒井渐渐获得了母亲的信任,也学会了做这道参鸡汤。如果说母亲的汤是这部片子的基底,那么核心部分则是探索母亲“为什么会把心爱的3个儿子送去平壤,为何意识形态是如此”。答案是,母亲是1948年济州四·三事件的亲历者。
母亲20世纪30年代出生于大阪鹤桥,45年后随父母回到故乡济州岛。1948年起,李承晚政府军警对岛上的左派人士和无辜民众进行了残忍的屠杀,牺牲者据说有3万人,甚至更多,母亲少年时代的恋人也在其中。许多岛民偷渡逃亡至日本,母亲就是其中一个。四·三事件是母亲漫长的噩梦,也使她坚定地选择北边的立场。梁英姬在最新的纪录片里追问母亲,你把哥哥们送去平壤,有后悔吗?母亲默默不言。
四·三事件在韩国长期都是不可提及的禁忌,直到本世纪初金大中政权时期才制定了专门的“真相究明特别法”。纪录片中,济州岛四·三研究所的研究者来到鹤桥,对母亲做口述调查,这也是梁英姬第一次知道如此详尽的细节。调查结束后,仿佛卸下重负一般,母亲的认知症迅速加剧,记忆如逝水流沙,作为记录者的女儿一点一点继承了这段记忆。
看完纪录片的第二天,就和从周去了趟鹤桥,探访了一家在日朝鲜人开的旧书店,主人也是济州岛人。一直想好好写旧书店故事的续集,在这里许一个愿。京都这几天也没有那么冷,明天又到了节分祭,春天的确不远了。北野天满宫的梅花已开,故乡的开了几分?请多多来信。
松如
癸卯正月十二,立春前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