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健康周刊

小肚鼓鼓可能是一种病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困难,医生妙手除疾患

很多小宝宝吃完奶后肚子都会鼓鼓的,像一只快乐的小青蛙,看起来分外可爱。但这种“鼓”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孩子的肚子从“鼓”到了“胀”的程度,可能就是病了。最近,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就收治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小宝宝。

原来,患儿出生一个多月了,却没有好好吃过奶、排过便。接诊医生了解到,孩子刚出生时,不能自行排便,通过灌肠大便才得以排出。而后,孩子的肚子像吹起的气球越来越大,肚皮表面青筋暴起,孩子喘气都有些费力了,吃奶量也减少了许多。孩子曾在外医院接连住院两次,腹胀始终无法缓解。这次家长慕名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希望能够解决“小肚鼓鼓”的问题。

经诊断,孩子患的是“先天性巨结肠”,这是一种以腹胀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得这种病的孩子会有一个巨大的结肠。专家介绍,正常情况下90%以上的婴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拉出人生的第一泡屎,学名“胎便”。如果孩子出生后一两天还不排胎便,而后逐渐出现便秘腹胀,医生就会高度怀疑孩子有巨结肠了。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根本病因是肠壁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异常。这种改变会导致病变肠段经常处于痉挛状态,管腔狭窄、蠕动差,粪便通过困难而大量积聚在上方的结肠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狭窄段上方的结肠因粪便的积聚而变得肥厚、扩张、粗大,就形成了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对于巨结肠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常见的巨结肠孩子,通过每天灌肠也能维持排便。但这个孩子比较特殊,由于病变肠管太长,灌肠也无法排便,甚至肛管都无法置入。

一般来说,先天性巨结肠必须切除病变的肠子,孩子才能痊愈。但这个孩子早产,月龄又太小,由于长时间不能正常吃奶,孩子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暂时无法行根治手术。既往这种情况只能先行“造口”手术,就是把孩子病变肠管上方正常的肠子拉出腹腔切断,并固定到肚皮上,让孩子暂时从肚皮上排便,后期再进行根治手术,整个治疗过程需要两次甚至三次手术,治疗费用高,孩子也遭罪。

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联合消化内科为孩子制定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案:用肠镜做引导经肛门越过狭窄的肠管,把一根长长的管子放到“巨大的结肠”里,这样孩子就可以通过这个管子排出大便,肚子就不会再胀了,孩子也就可以正常吃奶了。待孩子营养状态好转后再行根治手术,这样一次手术即可治愈。

在消化内科陈晓熹主任团队娴熟的操作下,肠镜下置管非常顺利,当“管子”越过狭窄的肠管进入扩张的结肠内,大量粪便和气体顺管子喷涌而出,孩子圆滚滚的肚子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下来,孩子立马舒服了许多。现在孩子已经“带管”生活2周了,完全恢复到正常的吃奶量,体重也增长了许多,不久就可以进行根治手术了。望着孩子日渐红润的脸蛋,宝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医生也提醒各位家长,小宝宝不排便并不都是“攒肚”,腹胀如鼓似青蛙,要当心巨结肠。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刚出生孩子的排便情况,如果孩子排便困难肚子胀,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报通讯员张友波

本报记者冯启榕

2023-04-07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困难,医生妙手除疾患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1269.html 1 3 小肚鼓鼓可能是一种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