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第16届“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当天,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展孤独症日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义诊咨询、科普讲座等方式,关爱孤独症儿童健康,助力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向阳生长。
童年在孤独中度过
小华今年16岁,自幼就表现孤僻,和他人交流时太过直白,不能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经常惹同学生气,因此也没什么朋友。童年,成了他孤独的代名词。今年2月份,小华出现自言自语、自笑、坐立不安等症状,对身边一名同学说的话很纠结,回家反复告诉妈妈,并反复在纸上写一些针对该同学的言语,甚至为了回避该同学而不愿意去学校上课。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月初便将其带到南通四院儿少心理科住院治疗。
该院儿少心理科副主任丁雅琴、施晓伟等经过系统诊断,确诊小华为“自闭症”,予以药物治疗、音乐治疗、生物反馈等综合疗法,并以小华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运用聆听、同感、尊重、鼓励和接纳等方法了解身心状况,运用心理调适,扩大社交等介入手段解决问题。同时,开展父母课堂,建立互助交流平台,分享家庭沟通技巧等。经过20余天的治疗,小华情绪、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能和人正常交流,于近日好转出院。
科普讲座营造关爱氛围
为提高社会公众认识,呼吁大家多了解孤独症,尊重并接纳、包容孤独症儿童,2日下午,南通四院举行孤独症日主题活动,开展义诊咨询和科普讲座,吸引了20多名家长参与。
儿少心理科副主任丁雅琴、心理治疗师陈鹏飞分别做了《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ASD照管者及从业者的心理调适》讲座,从孤独症早期识别、医学治疗、家庭干预、情绪管理等方面,为广大患儿家长及照管者提供专业指导。
伟伟今年9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人无法正常交流,对旋转的东西情有独钟,喜欢清嗓子,诊断为孤独症,一直在服药治疗,但效果不佳。当天,丁雅琴了解相关情况后,为他调整了药物,并对家长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给出相关意见指导。
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丁雅琴介绍,对于孤独症的干预,目前是没有任何特效药和捷径可走的,教育训练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方法,对于改善孤独症预后唯一能人为控制的因素就是尽早干预!孩子越小,神经可塑性越强,干预效果越好。干预除了要尽早,还需要针对孩子的个体情况进行长期的系统干预,比如感统训练、言语训练、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等。
丁雅琴呼吁,社会各界多去关注自闭症群体和照顾他们的人们,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为他们的人生添一束光亮。本报通讯员朱小平 钱晨城
本报记者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