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旨在宣传正面管教方法,倡导儿童人权。南通四院儿少精神科副主任丁雅琴提醒广大家长:父母的好情绪,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拳头和巴掌,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忽视孩子、言语上辱骂孩子等等,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更加难以承受的‘情感虐待’。”丁雅琴介绍,该院儿少精神科病房里也经常有这样的患儿,12岁的小雨(化名)在父母离异后一直和爸爸生活,爸爸缺少耐心,脾气暴躁,有时候因为工作上不顺心或是小雨考试考得不好就辱骂小雨,严重的时候更是拳打脚踢。两年前,小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和同学相处也不融洽,不想上学。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小雨变得闷闷不乐,产生自弃念头,并用刀划伤自己。后至市四院住院治疗,经过系统个体化治疗,小雨现在已经好转出院。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起“横向关系”,有沟通、有尊重、有爱。丁雅琴强调,作为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无奈、平时遭遇的委屈和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完全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遇到事情,要多关心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偶尔考试失利,家长要引导孩子分析原因,做出总结,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思维;如果孩子考试总是不理想,或不善于学习,则要考虑孩子是否不擅长学习,是否有其他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可及时转换学习方向,为孩子人生早做选择。
此外,不打孩子也不意味着父母一直要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关键要掌握技巧。丁雅琴建议,首先,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当他做错事情时,可以轻轻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诫他这样做是错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要尽量跟他讲道理和语言引导。其次,惩罚孩子要注意场合,不要在亲戚朋友面前或公众场所惩罚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最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有情绪失控、满腔怒火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打骂了孩子,父母也应知错能改,给孩子道歉和安抚,再辅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反而是一种好的示范。
记者冯启榕
通讯员朱小平 钱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