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
由于保管不善、作者变故或者突发事件等原因,人类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大量没有写完的书,或残缺不全的书,其中不乏经典著作。
在文学作品中,最有名的残书当数《红楼梦》了。《红楼梦》奇就奇在原著只有前八十回,且原著没有署名。民国时期经胡适等大师考证,《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所以红学大家们一般更注重对前八十回的研究。《红楼梦》原作者是不是曹雪芹、当初有没有完本,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应该说,在民国时期,学术界普遍认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且只完成前八十回就病逝了。比如张爱玲就说过“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的论述也援引了胡适的研究成果。其实,《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应该没有多大的异议,就像我们说《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一样,问题的关键是,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兰陵笑笑生又是谁呢?《红楼梦》作为清朝的一本禁书,经考证,曹雪芹就是曹雪芹?
学术著作也有很多的残书,比如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都只有上册,没有下册,同僚黄侃与其不睦,讥讽其为“著书监”。胡适写这两本书的时候正值壮年,凭其学识水平,写成完本应该没有难度,为啥一本书写完一半扔在那儿,另开一个话题再写半截确实令人费解。有一段时间我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上网搜索,探究胡适爱写“半截书”的原因。有人说,胡适先生学问太杂、爱好太多,哲学史写到一半的时候,兴趣转移到文学上来了,所以就去写文学史了;也有人说,其学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写得太好了,胡适就没有兴趣再续写哲学史了。对于后一种说法我不敢苟同,“青出于蓝胜于蓝”,胡适当欣喜才对,怎么可能忌妒学生呢?前一种说法或有其可能,胡适先生文史哲、诗词歌赋皆有很深的造诣,兴趣或研究方向发生转移毫不奇怪,或许他那段时间正在忙着考证“曹雪芹就是曹雪芹”吧!
说到哲学书籍,我特别想推荐一本前期淘到的旧书——《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这本书是毛泽东1937年在抗日军政大学的授课提纲,书中毛泽东系统讲述了唯心论与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等内容,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实践论》《矛盾论》只是其中的两个章节。由于是讲授提纲,毛主席行文深入浅出,对于爱好哲学、党史的读者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遗憾的是,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该讲授提纲最后一节只讲到了矛盾统一法则,时间是1937年8月,提纲中所列的质量互变法则、否定之否定法则等内容就无缘得见了。
著名的残书还有很多,像老舍的《正红旗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等。这类残书,任何一本都能让读者手不释卷,背后的故事也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残书没有写成完本固然不完美,但丝毫不影响其在人类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随着岁月的沉淀,必能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