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
一位学生在日记本上写:觉得班级不温暖,没有爱。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觉得?他说了很多,大抵是跟班上同学都不熟、大家都很冷漠。我想到早上的一件事,便问:“那老师也很冷漠吗?”他不说话了。我又问:“想一想我今天有没有关心过你?”
过了一会儿,他居然摇了摇头。
我心凉半截。今早下了一阵雨,想着很多同学是骑自行车上学的,我比以往早些进教室,看孩子们是不是淋到了。有几个同学的校服外套明显湿了,我就在前面多出来的桌上架起椅子,摆在空调前,叫他们把湿外套脱下来挂上去,打开热风对着烘干,又把自己办公室里午睡用的毛毯拿来,给穿得单薄的孩子披着。
也怕有些孩子不好意思主动晾衣服,我就在教室里转着,一个个摸孩子们的外套,又收上来两个孩子的湿衣服。我知道这个孩子也是骑自行车的,所以也摸了他的外套。早自习结束,衣服也都烘干了。我又提醒:所有骑自行车的同学,可以安装车篓,固定放一个雨衣,遇上突然变天就不怕了。
其实我也淋湿了,我顾不上管自己,可是他说我没关心过他。
他不是个例,我观察了很久了,现在有不少小孩不知为什么,感知不到爱。我把感慨写成文字,发在个人朋友圈,诉说着小小的无奈和失落。没想到引起同行们的热烈共鸣,留言表示他们也感同身受。
然而其中一位前辈的回复与众不同。他回复说:“爱是一种能力。爱的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对感知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倒可以试试让他们先学习付出,并及时给予正向的反馈,可能比你不停地给予效果更好。有意思的是,人经常是在寒冷中感知温暖、在黑暗中追逐光明、在付出时学会收获。”
对呀!作为普通人来说,付出了对方感受不到,确实是一件沮丧的事;不过作为老师来说,学生能力有缺,正是需要老师去帮助的时候。前辈的提醒让我想到:冲突的时候,也是教育的机会。我应该抓住这次让我失落的事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并用行动引导学生,解决他感知能力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