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凯燕
昨晚,在大剧院观看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话剧《家》。初中读过此书,当时老家二层新楼刚落成,在周边低矮平房中鹤立鸡群。去年回乡探访,房屋因久无人居住,已是老迈不堪,摇摇欲坠了。
家有屋檐,有墙有门,可遮风雨、避寒暑,然而真正意义的家非物理意义的房屋,而是人。
在老家时,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六口人一个家。后与父母妹妹搬至城内,四口人一个家。如今,我同爱人孩子组成三口之家。不远的将来,儿子羽翼丰满后便会离去,建造新巢,我所属的家竟是一点点缩小了规模。
《家》中四世同堂的模式在当今中国已属罕见,百年不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了极大不同。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纠缠在一处的,个人无隐私,所有行动皆在旁人眼皮子底下,家族传统的孝道与亲情是缠绕在脖子上的绳索。大少爷觉新为家族责任绑架,被迫与爱人分离,娶自己不爱的女子,关在家庭庶务中,过得如同行尸走肉。三少爷觉慧为摆脱家庭桎梏选择离家出走。
觉慧主动出走寻求自由,而我们是被动的。城市化进程破坏了传统家庭模式,个体如蒲公英自故土飘离,偶然落到一个点,在那里开花结果。没有了家族血缘牵绊,个人拥有更大的空间,自我价值开始彰显。
然而,我时常怀念曾经的六口之家,怀念假期房子里塞满了吵吵闹闹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的日子。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些,总也会失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