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百科

尝鲜记

◎顾新红

禁不住网上各种美食小视频的轰炸,从春天开始“剁手”,尝试多年以来一些久闻大名,却始终未敢吃的东西。

香椿、榆钱、槐花各拍了一斤。香椿芽竟然五十多元一斤,榆钱一斤二十五元八角,从没尝过,想着错过季节又要等一年,还是咬牙下手了。

最先到货的是香椿。头茬香椿芽确实新鲜,芽长三寸左右,名为“红油香椿”,叶片红润油亮,叶柄红中透绿,看着诱人,闻着觉涩。赶紧打开收藏的小视频,一步步照着操作起来:洗净、焯水,叶子一焯水竟然变绿啦,好神奇!捞出控干水分,切成小碎段再将鸡蛋打进碗里,放进香椿和盐搅拌均匀,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影响味道。油烧热倒进鸡蛋糊,学着视频里先不翻动,静候蛋液定型,然后用锅铲边翻炒边碾碎成小块,很快,香椿炒鸡蛋装盘上桌。迫不及待夹上一块送到口中,却是一股怪怪的味道。网传的浓郁的香味呢?或者我感受到的这股类似抹布的味道,就是别人认可的香味吧?实在难以下咽,又倒进锅里,加上胡椒、醋重新翻炒,企图把怪味掩盖,结果还是端上端下了两顿后,直接进了垃圾桶。尝鲜的激情被浇灭了大半,只能期待榆钱味道会好些,父亲给我讲过以前吃榆钱的经历。

榆钱半个月之后到货。一串串嫩绿的榆钱扁圆扁圆的,顶端有凹缺,又近似心形,一颗颜色略深的小种子居于榆钱中间,看着可人。只是卖家并没有把榆钱清理干净,里面掺着一些枝条和嫩叶,而且每个榆钱都附在浅褐色的花托上。为了口感更佳,我决定耐心摘拣一下。这下可好,拉着先生一起,足足拣了小半天、洗了六七遍,准备入锅的总算片片晶莹剔透。还是照着小视频做,面粉、玉米粉二比一,充分跟榆钱搅拌,边搅拌边憧憬着榆钱窝窝的鲜甜清香。突然间,鬼使神差地想到网上有人用小苏打来保持蔬菜鲜绿,于是找来食用小苏打加了两勺,继续搅拌、塑形,上锅、蒸制,只等春鲜入口、清欢满怀。二十分钟一过,打开蒸锅,满眼黑咕隆咚的,着实吃了一惊。榆钱窝窝不是网上看到的绿白镶嵌、如玉光洁,而是褐黄褐黄、凹凸不平的。掰了一块放入口中,又黏又“咸”,一股浓烈的碱味冲入鼻孔,赶紧吐掉。就这样,忙了大半天的榆钱窝窝又下了垃圾桶。

气馁,心有不甘。再想想唯一剩下的槐花,要等很长时间才能采摘,加上前两次失败的经历,在先生的劝说下,我把槐花退货了。

这次尝鲜的体验,我总结出两点:一是传说的味道、别人的喜好未必是你所喜欢的、适应的,尝鲜要慎重;二是网上的成功做法一定要严格遵守,没有十足把握,不要轻易创新和改变。

不过,尝鲜的渴望还是在日后得到些许满足的。藿香叶从母亲的小院子直达我的灶台,黑芝麻、核桃、花生米经由火的烘烤、破壁机的粉碎、蜂蜜的加持,包入那一片片翠嫩中,裹上面粉浆,经平底锅油煎,外酥里嫩、香甜可口,尤其是藿香叶的那一抹挥发油的醒脑味道,特别令人神清气爽。

槐花直到五月初,我赴东海县参加一场联合教研活动才真正品尝到。槐花炒鸡蛋、蒜泥红油凉拌槐花、槐花蒸菜吃了个遍,感觉还不过瘾。希望重新燃起,明年春天一定要入手槐花,亲自制作槐花的美味春食。

进入夏季,我尝到了母亲亲手采摘的鲜食。前日,住在如东乡下的母亲送来一把野芹菜和四根鲜竹笋。野芹菜是母亲在屋后的河边挖的,说是吃了能降血压血脂;竹笋则是自家竹园子里的,母亲说若不挖掉,竹子长得太多要拱破围墙了。野芹菜暗红中透着绿,摘叶片时就闻到浓烈的草药的味道,焯水、切断、凉拌,脆爽宜人,仿佛大自然的气息裹挟全身;毛竹的竹笋,尽管焯过水又浸过,炒时也加了少许白糖,入口依然能察觉出一些苦来,待咽下去似乎又有点回甘,像极了人到中年的生活滋味。

母亲的菜园子里还新种了西洋参、鱼腥草、紫角叶,这些鲜食会陆续登临我的餐桌,尝鲜也是享受母爱和生活的馈赠。

尝鲜有风险,入手要谨慎;尝鲜有惊喜,生活耐回味。

2023-06-15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9551.html 1 3 尝鲜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