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我们而去已一年,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
当年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在当时的苏州市太仓县双凤乡担任副乡长,母亲在纺织厂当工人。1958年,她作为干部家属带头下放,来到了当时的南通市郊区向阳公社红光八队务农。我们兄妹几人跟随母亲居住在市区孩儿巷菜市场对面巷子里,与我的小伯伯家合住3间房屋,生活相当艰苦。
母亲凭着将近1米7的身高和硬朗的身体,当上了一级工。为了多挣工分,她在生产队和男队员一起挑粪、担河泥,回家还要烧饭菜给子女吃,晚上还要洗衣服、做卫生,但她从不叫一声苦。
母亲小时候是童养媳,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是识事的她经常说:“我吃了没文化的亏,一定要让子女学好文化。”哥哥初中毕业插队后分配了工作,4年后考上了大学。按照规定,工农兵学员4年工龄无法带薪上学。母亲二话不说,全力支持,家里再困难都坚持让哥哥读到大学毕业。哥哥后来成了高级工程师。我初中毕业进了工厂,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上课,母亲从不叫我做家务事,使得我积累了比较扎实的文化功底。1985年,中央党校大专函授班首次在南通招生,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
母亲十分疼爱我们,即便我们都成年甚至老了,她依然尽力呵护。2009年,我妻子由于糖尿病多年没有很好控制血糖,一次感冒发热后转为糖尿病并发症,病情相当凶险。当时女儿在南京上大学,家中还有年迈的岳母需要照应。母亲见我忙得焦头烂额,专门赶到医院,帮助我照顾病重的妻子。
母亲十分勤劳,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手脚不停在做活,即使在退休后,母亲仍不肯歇下来,帮别人带小孩补贴家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身体像船离了岸,在衰老的河流中颠簸。她的身体大不如前,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行动明显迟缓。90岁前她在家中摔了一跤,导致大腿骨折,做完手术回家后,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我们为母亲找了24小时保姆,母亲一生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哪里肯请保姆,增加我们的经济负担?后来经过我们再三做工作,她才勉强同意了。
母亲虽然离去,但是我们更愿意把这看作是她的一次远行,她的音容笑貌永远陪伴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