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7月盛夏,天气炎热,雨水增多,高温高湿环境下各种病原体、病媒生物比较活跃,又适逢暑假,市民聚会聚餐、外出旅行、户外活动增加,接触传染源机会增多。南通疾控提醒市民重点关注和防范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其他肠道类传染病、狂犬病、登革热、猴痘等传染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手足口病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最为常见。手足口病一般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小兄弟,主要以发热、口腔黏膜和咽峡部疱疹为主。疾控专家提醒,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市民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培养孩子在使用公共物品后和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孩子常接触的物品、使用的玩具、餐具等应定期消毒;做好家庭日常用品的清洁和消毒;如果孩子出现发烧或发生皮疹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应居家隔离。
夏天也是其他肠道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甲肝、戊肝等。疾控专家提醒,预防肠道类传染病,应注重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前、上厕所后,避免用手触摸嘴巴、鼻子和眼睛;饮用安全水源,选择煮沸水或饮用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或未知水源;将食物保存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冰箱中的剩菜要充分加热后食用,尽量避免生食和食用过期食品;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厨房台面、洗手间、马桶等;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等,减少与肠道传染病患者的接触,患者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等注意清洗消毒。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等。随着境外旅游和跨境商务活动的增多,登革热疫情输入风险增加。疾控专家强调,到登革热流行区(如东南亚地区)旅游或生活,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并且避免在蚊虫活动活跃的地方,如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此外,夏季人们衣着单薄,容易被狗、猫咬伤或抓伤。通过及时、彻底、规范的暴露后处置,狂犬病几乎100%可以预防。常见的处理方法如下:伤口比较浅无明显出血,可用清水或肥皂水(肥皂打在伤口表面)对伤口充分冲洗至少15分钟,之后再用碘酒消毒伤口,及时就诊;伤口严重或有出血,则尽快用手边洁净的毛巾止血(切忌用力挤压),及时到规范动物咬伤门诊进行伤口处理;根据医生指导,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近期,我国台湾、香港、北京、广州、沈阳等地相继报告猴痘病例,我市面临的猴痘输入风险逐渐加大。专家提醒,市民应避免与罹患猴痘的病例密切接触;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高危人群要主动了解猴痘预防知识,积极做好自我防护,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尽快明确症状。
通讯员苗峻峰 记者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