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跃
张仲素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主要是他的一些写思妇的乐府诗。诗极显真情,人物刻画特别细腻,委婉动人。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这首《春闺思》,完全可以看成一幅画,画的背景是春风中袅袅扬起的绿柳与青嫩的桑林融合的无边春意。蚕事渐忙、众女采桑,于是,画面上凸现出一位采桑女子手提空笼、斜倚桑树的形象。女子若有所忆,恍惚的眼神里,写满了昨夜的梦,那梦萦绕在遥远的征戍之地:“渔阳”。就这样,闺中少妇的幽幽情思,从那柳丝上飘逸而出,从那桑叶上缠绵而出;它的一头连接着少妇迷离的眼神,一头连接着昨夜梦境里的渔阳。
诗虽然篇幅短小,蕴意却极为深远。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上品。诗人的《秋夜思》同样也是以抒情细腻见长。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的滴水声敲打在思妇的心里,那夜何其的漫长;漫漫的轻云在无边无际的天幕上移动,不时露出月亮的清光。秋风阵阵逼迫着秋虫通宵哀鸣,思妇不由祷告上苍:寒衣未寄,千万千万不要满地飞霜。
思妇如此情浓意深的心声,就这样伴着“叮叮”的滴水声,伴着游弋的浮云,伴着秋夜里通宵达旦的虫鸣,在诗的字里行间传响。
张仲素早年进士及第,可因为无人援手提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隐而不显;后来,他又考中博学宏辞科,才开始踏上仕途。也许相对平稳的生活,让他能够以一种别样的心态,致力于“闺思”的精雕细琢。他的《秋闺思》也是这类题材的佳作。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诗先写思妇梦醒之景:月亮那幽深的清辉斜射进碧纱窗里照在床前,寂寥孤单静听着秋虫悲鸣,泪水早已沾湿衣襟。后再写思妇梦中之境:分明已经来到魂牵梦萦的关塞,可却不知哪条路通往征人的驻防之地:金微山。
诗人有意倒置前后事件,思妇的眼前之景也就更显凄婉,思妇的梦中之境也就越发虚幻。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语续编》中说道:“诗乃言关塞历历,已见梦中,迨欲身赴郎边,出门茫茫,何处是金微之路,则入梦徒然耳。”这种解读深得其精髓之所在,梦中尚且无以相逢,其悲切不堪言状。
诗人用笔曲折,用意含蓄,也正是这般的回环曲折,细腻地传达出思妇的微妙心境,从而彰显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张仲素虽然不能跻身中唐大家之列,可他诗中显示出来的才情却让后人记住了他。在属于自己的文字里自由呼吸,那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