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
14日上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室内,所有医护人员面色凝重,向着手术台深深鞠躬、默哀,庄重地为秦先生(化姓)送别。当天,秦先生捐献出的1例肺脏、1例肝脏、2例肾脏、2片角膜,将使4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2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秦老先生生命从此得以延续。
(7月16日本报2版)
器官捐献能让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获得新生,让捐献者的生命得以存续。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捐献者的无私和伟大,传递着爱心与温情,更检验着一个社会文明的成熟度。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涉及诸如文化、法治、伦理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依然固守于很多人的思维深处。
转变传统观念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多措并举,实实在在地从多方面下力气、做工作,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礼遇尊重器官捐献者。
这种“看得见”的尊重,需多方合力。政府应采取补贴、奖励等政策,以实际行动表彰和激励捐献者,让人们知晓政府对捐献器官的尊重。同时,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持久地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并广泛报道实际捐献行为,营造社会对捐献器官者的正面氛围,让人们无处不感受到对捐献器官的尊重。此外,我们还需在服务上精细化和创新化。通过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捐献器官创造便利条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尊重的态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捐献遗体、器官此类大德至善的观念深入人心,捐献自然会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