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百科

鸡冠花开处处啼

◎安铁生

上月,央视4套播出专题片《范曾:学无涯》。范曾母亲缪镜心与我母亲周杰三同年在南通女子师范毕业,且缪镜心还是我的小学——女师一附(今通师二附)的校长,我当然对这样的内容颇感兴趣。片中范曾自己谈到,当年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他从小就练诗词书画“童子功”。一次,南通师范学校的校长张梅庵到他家做客,问他是否学诗,并出题《鸡冠花》要其试作。年仅5岁的范曾立刻吟出了“绿衣戴红冠,花开处处啼”两句。张梅庵说这个小孩不得了,还叮嘱范曾父母要好好培养他,发挥潜能才能前途无量。

此时不由想到几十年以前,南通的鸡冠花长得特别多,不但人民公园里有,中小学校园花圃、家家户户天井里、濠河边上道路旁都有,可说处处都有鸡冠花的身影。主要是红黄两种颜色,夏天扇形的花冠神采奕奕,秋天会结出许多黑而发亮的细籽。我们儿时还喜欢抚摸它毛茸茸的花冠头,滑溜舒服,好玩。

鸡冠花的适应性很强,能生长在缺水缺肥和虫类猖獗的地方,种子撒到哪里,第二年往往就能长出新的鸡冠花来,这是因为它有坚固垂直根的缘故。从湘江之畔走出来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也很喜欢题鸡冠花,并画有多幅鸡冠花的长条屏,其中一首诗曰:“老眼朦胧看作鸡,通身毛羽叶高低。客窗一夜如年久,听到天明汝不啼。”

古代文人对鸡冠花早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留下了许多绮丽的诗句。宋代赵企《咏鸡冠花》:“秋光及物眼犹迷,著叶婆娑拟碧鸡;精彩十分佯欲动,五更兄欠一声啼。”以及“有时风动头相倚,似向阶前欲斗时”“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雨余疑饮啄,风动欲飞鸣”……都写得生动有趣、情真意切。元代姚文奂有《题画鸡冠花》:“何处一声天下白,霜华晚拂绛云冠;五陵斗罢归来后,独立秋亭血未干。”

鸡冠花原产于印度,在我国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常用的止血、止泻、止带的中药,多种本草均有记载,习惯常以红、白两种鸡冠花入药,认为与酒煎服可治赤白痢。鸡冠花在我国历史上曾作为救荒济生的食品,明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所著《救荒本草》里记载鸡冠花可“救荒,采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鸡冠花的作用也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它可作为一种补充粮食,提供营养平衡所需要的氨基酸,而且味道很好。每年第三世界约有八万儿童因缺少氨基酸而不幸失明。国际植物遗传基因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冯斯洛坦说:“只要每天食用100克鸡冠花,即相当于两汤匙的剂量,就足以最终阻止这一灾祸的降临。”

鸡冠花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为73%,高于玉米、小麦、大豆甚至牛奶。鸡冠花籽虽很小,但味道像榛子,人们可放在平底锅里像爆玉米花那样烧着吃;还可用小麦和鸡冠花籽粒混合制成面粉,这种蛋白质含量极高的面粉可制作面包等糕点。此外,鸡冠花还可用来提取染料。

2023-08-03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4561.html 1 3 鸡冠花开处处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