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謇集资2.41万两银,于长桥东北堍原西园址筹建南通翰墨林印书局,次年建成,有凸印、石印等机器设备30余台套,拥有书刊出版权,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民国时期,南通城区有牌号的私营印刷所9家,分别是:甘朝士、丹凤阁、恒懋、竟成、振华、开源、生生、金星、国民印刷所,这些私营印刷所主要印刷账簿、信纸、信封等社会文化用品。1927年,如皋成立地方出版事业委员会,职工10人,为如皋第一家印刷厂。后陆续发展有30多家印刷厂、店及装订作坊。
1940年,如皋县西南行署于如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新业印刷所。1941年,中共苏中四地委在如东掘港镇成立四行政区印务局。设备有脚踏四开印刷机和手摆圆盘印刷机各1台,手拉式切纸机1台,字架1副,工人21人,主要从事党的报刊——《东南晨报》和苏中四地委、新四军内部文件及毛泽东单行本的印刷。并在简陋的印刷机器上用单色套印方法印制宣传材料、彩色书封面以及代圆券等彩色印刷品。1944年6月,印务局集电台、编辑、印刷、发行于一体。出版铅印八开四版《群众报》,日印量1000—2000份。次年12月9日,命名为南通韬奋印刷厂。1946年8月改印地委机关报《江海导报》,日印6000—7000份。11月,《江海导报》改名为《江海报》。印刷厂实行企业化管理,开始承印社会文化用品。在国民政府军队分割封锁、频繁清剿的险恶环境中,职工将印刷机器设备埋藏起来,一部分机器沉没于河水之中,人员转移到农村,刊印《消息报》,共出版20期。1947年年初,韬奋印刷厂人员分散隐蔽于农民家中,改用蜡纸刻写油印《江海报》,不久恢复铅印。同年冬季,韬奋印刷厂接到中共华中九地委通知,动员印刷工人将机器设备器材从如东十六总转移到海船上,刊印《江海报》。1948年前后,印刷中、小学教材2000册。1949年2月,韬奋印刷厂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通城,接受原国民党办的《通报》等报社的印刷设备与器材,赶印《新华电讯》3000份。3月,韬奋印刷厂受华中邮电局委托,印刷木刻毛泽东头像邮票6种,总计1450万枚。《新华电讯》排印出版40期,后并入《江海报》。1951年9月,南通翰墨林印书局并入韬奋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