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周刊

赵宗抃宦游浙江

◎赵一锋

赵宗抃擅印,曾刻“宦游两浙二十日”的闲章。可一般认为,他不乐仕宦,以授课鬻字篆刻为业,一生并未出仕,其子赵过之回忆录《悠悠芳草》中也没有宦游浙江记载。如此一来,“宦游两浙”是怎么回事?

《大港赵氏家谱》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赵宗抃江南乡试考取了第二十名举人,援例授文林郎,选知县,浙江候补盐大使,终身不仕。文林郎为清代正七品官员所授予的散官名,七品文官都可以称文林郎,赵宗抃选知县故可称其“文林郎”,但也只是具备了身份。清代乾隆十七年(1752)定制,三科(原为四科,嘉庆五年改三科)不中的举人,由吏部据其形貌应对挑选,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每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士人有较宽的出路,名曰大挑。对照此条件,赵宗抃为新科举人,不具备“大挑”的资格,出仕为官应该是走的捐纳的路子。文林郎是虚衔身份,浙江候补盐大使则是实实在在的职务,笔者曾就此事询问赵宗抃孙赵芝云先生,言父亲曾讲过祖父短暂为官,具体详情也不得而知。

笔者曾采访过掘港老字号饭店广雅楼的后人,无意中得知陈氏姻亲长辈王希昌曾陪同赵宗抃赴浙江盐场大使任。王希昌,生卒年不详,家业饭店,赵曾望弟子。据陈氏后人回忆,光绪三十一年(1905),赵宗抃赴浙江宁波任盐场大使,王希昌同行担任幕僚,师兄弟也有个照应。赵宗抃初任为官意气风发,期有一番作为,但晚清官场腐败,积重难返,他难以施展抱负,故上任仅二十天即挂印辞官。后来刻印“宦游两浙二十日”以记录这段经历,不过赵宗抃很少提及这一段过往。这倒是和吴昌硕任安东县(今江苏涟水县)知县一月后辞官,刻印“一月安东令”有几分相似。民国十二年(1923)掘港徐氏请赵宗抃为亡人徐润斋写墓志铭,文末落款为“民国十二年癸亥六月两淛盐大使举人赵宗抃谨撰并书”,两淛即两浙,写两淛盐大使而没有写候补盐大使,是已赴任实缺。

民国二十四年(1935),赵宗抃定居上海后,授课并挂润例于朵云轩,卖字售印为业。其后不久,他已颇有人脉,如同族赵启騄为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儿女亲家顾祝同是省政府主席。赵宗抃的许多朋友纷纷来拉关系。有的情不可却,赵宗抃也推荐了一些人,其中有老友胡壶山之子新畲任昆山县财政局长,苏工同事陈玉伦任昆山县公安局长,还有曹鹭渔为上海县县长,秦杰人为邳县县长。但他本人却坚决不做官,仍然青毡自守。

2023-08-16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5914.html 1 3 赵宗抃宦游浙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