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周刊

焦屑飘香

◎程太和

农历六月初六前后,是乡村人家焦屑飘香的时候。民间有谚语:“六月六,炒焦屑;六月六,吃口焦屑长块肉。”

很早以前,南通北三县以元麦为主要原料制作焦屑。后来,元麦种植面积少了,就以小麦为原料制作焦屑。事实上,小麦焦屑比元麦焦屑好吃多了。至今,焦屑仍为北三县传统特色美食,为如皋长寿食品系列之一。

历史上,南通北三县旱田面积占比较大(海安里下河地区除外),夏季作物中,元麦、大麦、小麦都占一定比重,农民有酿酒的传统和喝糁儿粥的习惯。当地百姓发现,元麦在铁锅中炒至焦黄后,用石磨碾碎成细屑,只要直接用水调一调变成糊状即可食用,极其方便,而且调出来的糊不光散发出浓烈的麦香味,还极易当饱,于是广为流传。后来,到了农忙时节,家家抢收抢种(俗称“双抢”),索性就在田地里、田岸上就餐,易于制作、便于食用的焦屑就大派用场了(相当于现在的快餐送到田头),而且只要吃小半碗焦屑,就有饱腹之感,可以省下时间继续劳作,于是流传开了“六月六,炒焦屑;六月六,吃口焦屑长块肉”的俗语。这里的“长块肉”不光指麦子的营养价值高,穷人家可以把它当肉吃,还是指吃焦屑省时省粮,农忙时得以快收多收、快种多种,将来收成好了,能实现“大肉杈杈,酒儿喝喝”的美好愿望,体现了没肉吃时农民们苦中作乐的自嘲精神。

焦屑算是一种零食,因为吃焦屑和吃泡炒米一样,用开水冲了吃,不过焦屑必须调匀呈糊状才有味道。当然用开水调和时,可以浓一点,也可以稀一点。稀一点爽口,浓一点经饿。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在农村中学上高中,后又读补习班,不少同学星期天都从家中带来焦屑,晚自习下课后到了宿舍就泡起了焦屑,以此作夜宵充实一下已瘪的肚皮。当然也有集镇上吃定量粮的同学,晚上泡脆饼、泡饼干、泡藕粉、泡麦乳精,而这一切,对农村同学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农村同学奋斗的目标,就是将来也能吃上定量粮,“穿皮鞋,戴手表;吃脆饼,泡藕粉”就是他们的美好追求。藕粉、麦乳精、脆饼、饼干,是很诱人的!

而今,吃焦屑的人很少了,麦乳精也看不到了,作为生态食品的藕粉时常也能看到,但吃的人也不多。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快餐,焦屑这种无色无味的东西,他们基本上不屑一顾。

2023-08-23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6731.html 1 3 焦屑飘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