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辉
大概是年近六旬的缘故,关于老宅场心的往事时常浮现脑海。
虽已立秋,但随后的“秋老虎”使人感到热浪更甚,不由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在户外场心吃饭纳凉的欢快情景。趁着夜凉多干些活,父母比较迟才会回家,我们姐弟俩准备好简单饭菜,等见不到太阳光时将方形饭桌手抬肩背地移出灶间,挑选一个相对凉快的场心某处,等候父母放工后一起用餐。饭后洗刷、擦干桌子就开始享受自然风带来的清凉。一家人有的坐在长条凳上,有的坐在桌上,有的躺在隔床板上,一起说说家事,看看银河星月。当发现快速滑过的扫帚星或飞机上的闪灯并提醒旁人一起观赏和惊呼时,共鸣与兴奋最容易达到高潮。有时晚饭后一会儿全家人分享菜瓜、芦稷等解馋。有时,吃饭乘凉时遇到下雨,也有大雨淋头搬凳抬桌迅速撤离的匆忙。在没有空调的漫长岁月里,相聚于场心纳凉是家人共享亲情的美好时光。即使现在农户拥有空调率很高,但是假如可能,乡下人还是喜欢在自家场心吃晚饭和乘凉。户外有蚊虫骚扰难以避免,除点蚊香之外,最经济环保的办法就是手持芭蕉扇驱赶,同时也能生风。现在时兴夏秋露营,实际上在场心里吃饭乘凉、搭铺就寝算得上最原始最普遍的露营初级版。
农户专门在宅前辟出一块空地作为场心不无道理。场心犹如家的一部分,与宅密不可分,除了乘凉以外还有许多功能。晾晒粮食物品是场心的主打功效。收获的粮食需在场心上晒干入仓。每年入梅前,父母将珍藏的粮食、衣被拿出来晾晒防止霉变。在翻晒衣物中,有老人去世时才穿的“寿衣”,每每看到或想起,总有一丝害怕。
老宅场心上有过两样非常特殊的晾晒之物,那就是蒲公英与小木料。幼时,我与我姐在生产队农田里、沟沿路旁到处寻找蒲公英,挑了整篮的蒲公英放在场心里的帘子上晾晒,干结后卖给惠丰医院中医药铺换钱以积攒学费或补贴家用。学余时间,我常手挽大竹篮到长江边、头兴港河边捡拾废木料。将捡来的废木料直接倒在场心上暴晒数日,干燥后再劈成小块柴料堆放在灶间或柴屋备用,将省下来的其他柴料换成砖票或人民币。
场心的大小与面张以实用为原则。老宅的旧场心不算太小,一辆农用木制拖车能进出,便于搬运整袋玉米棒入屋或成捆柴草到位,省力省时。老宅现在的场心,足够汽车进出与掉头,停放七八辆汽车不在话下。最早的场心是纯土的,唯有散水处铺上平砖,平砖与泥地有侧砖分隔。现在,场心与散水全部用水泥浇筑,厚度约15厘米,平整厚实,不沾泥湿脚,便于人们行走、车辆停放。
老宅场心上尚存一口水井,井龄50年开外了。原有的井台已拆除,井口与地面拉平,平时取水由吊水改为电泵压水。吃水浸瓜或水浸啤酒,水井犹如冰箱般的神奇。水井大致位于现在场心的中间,告诉人们场心向南拓展了一半左右距离,满足汽车停放所需。实际上,我家与奶奶、大伯在同宅上,三户同饮一口井,井位于三户场心的中间偏西位置的南端之外。随着大伯家外迁、奶奶离世、老宅翻建为楼房等,场心变大、变独有、变水泥面。在联排房子时,以各自房屋南北向墙体延伸线作为场心的分界线。各家各户打桁晒东西时,起码需要空出一个人能转档的空间,否则会造成不便和后续麻烦。
场心还有一个最不想用但不得不用的功能,那就是亲人去世后搭撑。有人去世后,需接待很多前来凭吊的亲朋好友,在场心上方构建一个临时落脚的空间作为房屋的延伸,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办丧习俗的要素。沿着前屋檐往外制作架子,将帘子铺上再放上防漏等东西以遮阳防雨。我的记忆中,小叔、奶奶、父亲去世后都是在场心搭撑。此时的场心成了来宾逗留、吃饭,道士舞唱的空间。
我的场心记忆是我过往历史的点滴印记,自感珍贵,永当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