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原创话剧《七日告白》正在上演

通城小剧场话剧开启新空间

方寸舞台展戏剧美学

8日至11日,原创实验小剧场话剧《七日告白》在开发区能达剧院连演6场。该剧目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南通艺术剧院和南通开发区能达剧院联合出品,邀请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导演倪超、话剧版《画皮》编剧卢一鸣等担任主创,谢馨慧、安一鑫等院内优秀青年演员演绎,带领观众在舞台上共寻那一抹浪漫,同时,也通过这次展演探索南通小剧场话剧的发展新路。

“假如你发现自己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你会选择如何跟自己的爱人告别?”在小剧场话剧《七日告白》中,主人公宋渔给出的答案是“将记忆存储到仿生人身上,帮助她走出阴霾”。

8日晚,原创实验小剧场话剧《七日告白》在能达剧院如约开演,围绕“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的时代话题,呈现一出科幻感与浪漫并存的沉浸剧作,让观众有感而发、有所思考。

直观舞台,三面白色幕布变化移动,加之不断切换的单色调和光影,构成“写意化”的舞台空间;静心观剧,双线叙述结构,同时结合影像、舞蹈,丰富剧情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剧场视听享受。

“小剧场话剧是比较小众的,强调先锋性和试验性的艺术表演类型,大家可以理解为是在戏剧、话剧作品之间的艺术电影。如果你是偏爱艺术电影,或是喜欢看文艺类小说的,那这部戏将满足你的期待。”导演倪超介绍说。

演出过程中,当“仿生人”与宋渔的匹配度越来越高,意味着他的生命值趋向于无,戏剧冲突迫于眼前,不禁揪起了在场观众的心。“这部戏所涵盖的线索有很多,爱情、科技、年轻人的生存境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等等,相信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倪超透露,女主角的内心刻画,其实也反映了多数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

观众邱先生是一名话剧爱好者。他说:“这部剧和我以往看的话剧有些差别,它大胆地运用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有一种观看电影或是歌舞剧的感觉,特别是在光影的处理和色调的运用上,让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氛围。”

演员观众近距离体验

作为南通艺术剧院建院20年来的首部原创实验小剧场剧目,《七日告白》的成功首演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对南通“话剧之乡”品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南通艺术剧院话剧团团长季杰表示:“在这个时候创作这部剧,正是为了弥补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艺术创作上,特别是话剧创作过程中,小剧场板块的缺失;也是为了满足大家的期待,通过让艺术精品走出去,提升影响力,从而推动南通话剧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去年年底,“小剧场话剧”项目正式启动。今年4月,倪超同编剧卢一鸣等人走进剧院,开展演员工作坊,为话剧团演员带来更前沿且专业的戏剧表演技巧训练,并在把握演员能力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了两个话剧题材供挑选,其中就包含这部科幻色彩的剧目。“故事的核心讲的还是‘爱与被爱’,传递给观众‘未来人类应该如何与科技相处,如何在科技的包围中保持自我’的讨论。”

尽管故事发生在“近未来”,但剧中却充满了浓浓的地方风土人情。南通的滨江、濠河、古巷等特色景点、建筑,将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人感受直击内心的温暖情愫。

“小剧场离观众很近,所以它的叙事方式、演员表演,以及带给观众的启示都更加直接,是一个锻炼演员、培养观众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季杰说,“4名主演撑起一场戏,两个半小时,这对他们的挑战是极大的。”为了调动观众感官神经、推动戏剧迈向最后的高潮,演员需要确保在台上的每一秒都是极致的。

女主角巫珊的饰演者谢馨慧坦言:“小剧场互动性强,与观众的距离更近,对于演员表演的要求非常高,但整个排演过程带给我的体验是很快乐的。虽然这个人物有一定的特殊性,她的经历跟我本人也有些偏差,但在学习其他相关影视剧、理清人物内心线之后,可以有更多灵活的表演空间,演起来非常痛快。”

观众对这种与舞台更近的表演方式倍感新鲜。周末赶来看戏的夏女士表示:“我是第一次看小剧场话剧。在看到演员走下舞台、戏近在眼前的时候,给我的观剧体验是更真实、更有生命力的,也打开了我对这类剧目的认识。”

擦亮本土小剧场品牌

日前,小剧场话剧《七日告白》的线上售票通道已经开启。大麦App显示,首轮6场演出中4场已经售罄,仅剩的周六、下周一晚的场次余票尚且充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小剧场市场发出的积极信号。

倪超说:“从票房情况来看,说明南通观众很期待这样的文化产品。当然,我们希望大家在观看之后,形成口碑效应,带动身边人甚至更多人自发地走进剧场观看,在行业内引发关注。”

南通艺术剧院院长陆益兵认为:“现在看来确实具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培育一个市场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尝试、一场挑战,并非要从票房中获取利润,而是要转变受众的观念,养成买票看剧的习惯,我觉得这比排演一部剧本身更重要。”

为此,以小剧场的受众群体为中心,剧院保留传统柜台售票方式,在官微、小红书等线上平台推广,并深入城市咖啡馆、图书馆、高校等年轻人聚集地进行实物宣发,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在开启本地小剧场市场之外,走出家门、打响南通自己的小剧场话剧品牌,也是主创团队的目标之一。目前,剧组正在和国内一流戏剧节的筹办方积极联系,以期未来在更大舞台上展现南通小剧场风采。

陆益兵介绍,以此为契机,剧院还计划打造南通戏剧厂牌——“丹·剧场”。“‘丹’,一方面是向从南通走出的人民艺术家赵丹致敬,另一方面取红色之意,代表着热烈、希望。”据介绍,“丹·剧场”定位为中国东部以小剧场创作为方向的青年创作团体,包含小剧场话剧、歌舞剧、戏曲、舞剧、音乐剧、融合剧等作品种类。剧场秉承前瞻、多元、跨界、不失传统的舞台呈现理念,实现舞台艺术的平民化、社区化,拉近观众与剧场的距离。

“这是现在在试验性剧目创作中,尤其是小剧场剧目中,比较普遍和流行的做法。我们想,将来任何一个试验性的剧目都可以通过这一厂牌向外推出,逐步成为业内认可的品牌,为观众带去更具当代审美气质的舞台艺术作品。”陆益兵如是说。

本报记者张坚 杨镇潇

2023-09-10 方寸舞台展戏剧美学 原创话剧《七日告白》正在上演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8652.html 1 3 通城小剧场话剧开启新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