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夜明珠

媒体“通中人”

◎韩明飞

2008年春天的通中,进入迎接百年校庆一年倒计时。一个晴日,白云悠悠,东大门的诚恒石与迎客松迎来了一群头发花白、年届古稀的校友,他们人人脸上洋溢着孩子来到母亲身边的喜悦与兴奋。“我们是1958届,毕业离校50年了!”这犹如子在川上曰的慨叹,包含着多少深沉、复杂又美好的情愫。

举办完简朴而隆重的毕业50年纪念活动,1958届校友会秘书长单守桁与周桂芝、顾立九、刘锡鹏、戴炳泉等校友来到我办公室。甫定,单守桁校友问我有没有见过1949届校友创办的《通中人》简报。我说,只听许薇老师说过。言罢,单守桁校友将一沓16开的油印小报递过来,我接手一看,报头赫然印着三个大大的行书“通中人”。摩挲、浏览这饱经岁月、泛黄的旧报,我心头一热,感动和敬意油然而生。

说来话长,这张小报与共和国同龄,创办人是1949届校友顾淞前辈。告别母校,迈进大学校门,迎来新中国成立,中华大地气象一新。顾淞抚今感昔,思绪难平,萌生出一个火热的念头——创办《通中人》油印小报,与众校友一道憧憬新社会,开创新人生,传递同学情,怀念母校恩。《通中人》油印小报刊出9期后,因故停刊。步入新世纪,蛰伏在顾淞心间的母校与同窗情结又重新激活,他携手黄正平校友复刊《通中人》,将其更新为铅印小报,重新构建起新纪元天南海北通中老校友们的精神桥梁……令人感动不已又唏嘘叹息的是,2008年初春,顾淞前辈与同窗编辑完复刊后的43期《通中人》,与世长辞。

1958届校友们向我说明来意,他们要接过1949届学长们的“接力棒”,续办《通中人》。既是受学长重托,更是他们的共同心愿。单守桁校友说,母校给了他们美好的青春岁月,欣逢母校百年校庆,借此表达他们对母校的心意,当然,也想为通中人继续播耕一块以母校为纽带的精神园地。

他们计划在传承中创新,将《通中人》小报改版为杂志,希望学校领导能为复刊号的杂志写一段寄语。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便着手筹备,组建了单守桁与刘锡鹏、戴炳泉为正副主编,张德清、黄仲英、花德全为成员的编辑组。发出启事,组织稿件。据单守桁校友在回忆文章里记载:“很快得到五八届及其他各届校友的响应,各类文章、诗词、书画、图片等稿件如雪片飞来。”

《通中人》杂志延续了小报的期号,首刊为第53期,既是文脉的延续,又是情感的接力。当阅读图文并茂、丰富翔实的《通中人》杂志时,我不由发自内心地赞叹:一群年届古稀的校友,居然办出了专业水准的杂志。敬佩!敬佩!由此,我也成了杂志的忠实读者。《通中人》杂志共出版11期,78万字,490篇文章,发行5000册。

2012年,又一个春天正在濠河两岸萌发,通中人春天的故事又演绎出新的篇章。3月12日,“通中人网站”开通仪式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通中人》杂志编辑们、老三届校友代表济济一堂。唱主角的是老三届校友理事会,会长熊淦集校友讲话说,1958届学长因年龄、身体、精力等原因,希望把《通中人》的“接力棒”交给老三届,老三届校友理事会欣然接受这光荣而意义深远的重托。经集思广益,决定创办“通中人网站”,让“通中人”与时俱进,容量更大,传播更快,覆盖更广。

那日,网站主编肖正德校友是拄着双拐前来参加活动的。为办好网站,一班退休人,甘当学生,拜学校信息技术老师为师,培训学习计算机技能。培训首日,肖正德校友来校途中,不幸摔成右小腿胫骨与腓骨全部断裂,胫骨植入尺长的钢钉,缚上绑带,一出院,他便拄双拐拖着伤腿,同李金生、许薇、朱维莎、单百歌、王锦珠、涂立生、沈雯、李钊子、刘淳生(后又增补了陆郁、陈庆幸、王建新)等编辑,边学边筹建网站,在校园与校友中传为佳话。

自此,“通中人”这块心灵园地,又以现代传媒为载体,呈现与时俱进的全新面貌。还值得一说的是,沈雯编辑主动担当,不辞劳烦,将学长们编辑的《通中人》小报与杂志,悉数扫描为电子文档,编辑列入“通中人网站”历史沿革部分。传承不是单纯的延续,而是不忘前辈拓荒的脚印,缘此创新发展。如此,网站精气神更足,“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精彩的故事常常精彩接精彩。三年后,在学校支持下,老三届校友理事会、通中人网站编辑部,从网站发表的校友文章里选取150多篇辑集,出版了《我们是通中人——“通中人”网站作品选萃》一书。全书46万字,饱含着校友的深情山高水长。文章作者最年长的是1945届校友成志谷,最年轻的是2014届校友张佳宁,二者时间跨度七十载,以20年为一代,“四世同堂”在这块家园地里牵手,为的是一个共同名号“我们都是通中人”。

该书被列为学校“难忘教育”系列丛书,成为通中师生传承“诚恒”精神的鲜活教材。第一辑的大标题是:“我们的校训,做人的根本”。1956届校友杨乐在《以“诚恒”立身》一文中说:“诚者,诚信;恒者,有恒心。六十余年过去,母校所赋予的‘诚恒’之道,我虽已别离一甲子仍不敢忘怀。”

“诚恒”校训,由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亲书,从当年匾挂于礼堂之上,到如今勒石于校园之内,百年以降,“诚于做人,恒于学问”,一直是通中人修身养性的坐标、做人为学的指针。为传承“诚恒”精神,老三届校友们又从网站与丛书生发开来,于2013年成立了“诚恒导师团”,与各班结对开展“牵手传承通中精神”活动。导师们定期走进结对班级上班会课,与同学们互动交流;走进青年党校授课;高一新生入学仪式、高二成人仪式、高三毕业典礼给学生们送寄语、画作、明信片等以励志。西藏生远离家乡亲人,导师团还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诚恒导师情,浇灌格桑花”系列活动。2021年,“诚恒导师团”志愿服务活动获评“江海银发先锋驿站”,学校关工委被教育部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19年春天,我业已退休。一日,接到学校电话,通知我3月17日到校参加会议。原来70年代的校友们又欣然接受了老三届校友的嘱托,接力“通中人”,创办了“通中人”微信公众号,让“通中人”从“网络人”变身为“移动互联网人”。是日,学校关工委为此举行开通仪式。学校校长成锦平向“通中人”微信公众号编辑部张伟、管仲贤、栾程、陈艺鸣、陆卫平、朱晖蓉、范红霞、王兵、成伟九位编辑颁发聘书(后又增补了杨之静、何建校友),《通中人》杂志与“通中人网站”主编分别讲话,语重心长寄语“通中人”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主编张伟代表编辑部发言,他表示要接好这传承了七十年的“接力棒”,让“通中人”热力不减地奔跑在新时空里。

可以说,“通中人”是一届届校友以心灵为笔,以真情为彩,共同描绘给母校与恩师的历史画卷,这画卷还在日进日新地不断展开其后续的精彩。若要问源头活水, 我想到1963届校友朱宝凤女士在毕业50年纪念活动上即席吟诵的诗句:“踏遍五洲何处美,心间绿野数通中。”

2023-09-11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8702.html 1 3 媒体“通中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