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南通读库阅读基地,《沙元炳》的放映让一批来自各地的读者先睹为快。夏骏与老六的对话,让意犹未尽的观众收获更多启迪。
“这部片子沉淀了我一年半的生命。生命中的每一年,都要活出价值来。人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处境下,需要做出对未来的选择。”夏骏与观众们交流有关影片的人生思考时,谈到了与张謇同时期“状元下海”的陆润庠,他在苏州创办苏纶纱厂后回到朝廷,官至大学士,熬到清朝覆灭,实际上是陷入一段垃圾时间。而张謇和沙元炳投身实业、教育、城市建设,迎来了那个时代的朝阳时刻。
老六问夏骏,拍完《张謇》和《沙元炳》,这对“双子星”是否已经“完璧”?夏骏透露,这一阶段回到家乡梳理历史之后,将会继续拍人物片。就拿如皋来说,胡瑗、李渔、冒辟疆和沙元炳,堪称“四杰”。他们不仅是如皋的、南通的,也是中国的,是值得认真表现与解读的人物。
目前,电视片《胡瑗》的创作已经启动。17日上午,《胡瑗》创作研讨会在如皋召开。夏骏说,北宋大儒胡瑗,是继孔子之后改变中国教育理念的一代教育家,他的故事关联着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在接下来的25天内,夏骏将行走8个省,去追寻胡瑗的一生历程。夏骏谈到,他还关注了祖籍海门的董竹君这个人物,她是几千年来难得的一位用自己的实业成就来超越苦难、赢得尊严的杰出女性,关于董竹君的创作也已列入计划。
“每拍一部片子相当于读了一次博士。”夏骏告诉大家,他拍纪录片都会采访大量的一流学者,并因此研究他们的学术成果。如拍《长江》,就请了150位各个学科的顶尖专家参与访谈。老六笑言,你这相当于“吸星大法”,将高手的毕生绝学吸了过去。
读库观影让现场的观众认识并记住了沙元炳,不少人表示看到后半段已经落泪。从如皋长江镇赶来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专门来读库参加分享会活动。老家在河北秦皇岛的她,来南通工作已经七年了。在此之前,她了解到的南通名人有张謇、冒辟疆、李昌钰,今天,一部厚重的《沙元炳》,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本报记者张坚 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