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画是在鸡、鸭、鹅蛋外壳上绘制的一种民间画艺,在立春、立夏时节,有些地方有在蛋上涂颜色的习俗,这便是最原始的蛋画作品。”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蛋画工艺,阮海麟经常做客各类社教活动,分享他与蛋画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家住崇川区和平桥街道北濠桥东村的阮海麟今年76岁,是远近闻名的党员志愿者。在他的家中,摆着各式各样的蛋画作品。
阮海麟上小学时便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第一次看到蛋画作品是在一家旅游商店里:“晶莹洁白的蛋壳上展现的人物栩栩如生、山水风景如画、花鸟啾啾欲鸣,我感到很神奇,似乎小小的蛋画里有个浓缩的世界。”阮海麟从此走进了这个世界,开始尝试蛋画创作。由于蛋壳不是平面,而是球状曲面,蛋画并不容易,失败是常有的事。阮海麟通过不断实践,终于摸索出了诀窍,成功率越来越高,画面质量也有了提升。
阮海麟的父亲非常支持他,特意为他的作品配了玻璃盒子,家人和邻居们常来欣赏,称赞不已。
高中毕业时,学校原本准备推荐他报考浙江美术学院,但“文革”不仅打破了阮海麟的大学梦,也让他许多心爱的蛋画作品毁于一旦。1967年,阮海麟下乡到响水农村插队落户,劳动之余,他仍坚持创作,又根据自己的记忆,以上海、韶山、北京和广州四地作为素材,创作了一组蛋画作品。如今,这组作品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他保留至今的年代最久远的作品。
为何蛋画能保留这么长时间?阮海麟解释说,在创作蛋画作品前,先要将鸡蛋或鸭蛋里面的蛋黄和蛋清取出,清洗晒干,这样的蛋壳就能保留很长时间了。
2007年,阮海麟退休在家,有了更多时间进行蛋画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也更加多样,包括吊蛋、卧蛋、图案蛋、彩蛋、脸谱蛋等等。“我尽量选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参考和收集大量的民俗图片和名家国画,将各种技法灵活运用到蛋画绘制上。”阮海麟说。
2011年,阮海麟的作品在南通市首届旅游品创意大赛上获奖,他感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因此萌生了向社会推广蛋画艺术的想法。随后,阮海麟走进幼儿园、大学校园、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处,寓教于乐,手把手教授蛋画,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喜欢蛋画这种传统文化,并且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