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时评

如厕通行证

近日,网传广东“阳江一学校如厕需持通行证”的消息引起网络热议。9月26日,当地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央广网记者,“洗手间通行证”仅在高三学生晚自习期间试行,主要出于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考虑。结合各方意见,试行两日后,校方已取消该项措施。

(9月27日澎湃新闻)

学校管理莫跑偏

□戴先任

一些学校为了让学生遵守纪律,或是防范出现安全事故等,总是喜欢以牺牲学生的正当权利来达到目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校管理跑偏了。

学校要懂法护法,否则使用一些自认为是“铁腕”的手段来约束学生,与自己的教育目的南辕北辙,闹出“如厕通行证”之类的荒唐事。

学校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进行管理、教育时,学校管理者都要多一些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少一些管制思维,多一些人性化服务,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也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这样也才更加符合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是一种教育暴力

□汪昌莲

应该说,出于品德教育和校园安全的需要,学校出台一些规定,去规范学生的行为,本无可厚非。从这一点来看,学校防止学生课间集体外出,其初衷显然是充满善意的。但规定太多,管得太死,对学生的成长未必是好事。特别是,诸如“如厕通行证”之类,限制学生人身自由和生理需要的雷人校规,明显越过了学校教育的边界——肆无忌惮的教育权力,竟然入侵到了学生的私权领域。这对学生不是一种管教,而是一种伤害。

其实,校规也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学校岂能滥用?特别是,各地雷人校规频出,暴露出一些学校已经患上了“校规依赖症”。可见,懒政的教育思维,已深入某些施教者的骨髓。然而,当教育权渐渐异化为管制权,触及两处“要害”时,也让学生“伤不起”:关于品德教育与人身自由的边界,关于教育权力与学生私权的博弈。换言之,“如厕通行证”,也是一种教育暴力,当引起教育部门及学校警醒与反思。

2023-09-28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50599.html 1 3 如厕通行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