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
某日,你突然脑海里闪现某个似乎已经很久音讯全无的朋友,去翻翻他的朋友圈吧,一条笔直的横线(——)封锁一切。
此刻,你的内心或许片刻翻江倒海,到底何时得罪了这个朋友?他是删了你,还是将你的朋友权限设置为“不让他看我”?你是问候一声“在吗”,还是如他一般沉默——暂留在朋友圈以观后续,或是从此删除他。
沉默着的,是朋友圈的大多数。
沉默,或许因为他有身份,身居高位要职。他们加你好友的时候可能就会说:我不发朋友圈,工作原因,不便多发个人动态。从他进入你朋友圈的那天起,“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就是他们永恒的“动态”,他永远保持沉默。
沉默,可能他只是对你沉默。除了那一条粗暴笔直的横线(——)隔绝你我之外,更多的“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背后,他可能只是分组了你。被分组的你,看不到他的动态,他只让那些他愿意被看到的人收看。
沉默的尽头,是喧嚣。
这些沉默的朋友,或许真的与世隔绝,没有刷朋友圈的习惯。但更多的沉默之外,他其实紧密关注着你的一言一行,他热爱喧嚣着的一切,他如果见到你,可以准确说出最近你都干了啥、吃了啥、买了啥,他熟悉你的一切近况,好似与你形影未离,于是换作你惊喜:原来你还在这里。
喧嚣,可能因为缺啥炫啥。看到别人的自拍有多假,那些长相上的不完美原来都可以通过美颜和修图弥补,那些你望图惊叹的“这人怎么可能长这样!”才陡然明白自己的自拍原来也就是这么假。那些别人换着办法凹造型的美图,你皱着眉头天天刷到烦得很,才知道自己总是发自己的照片,别人该有多不待见!他或许过得并没有那么好,所以总要晒晒在哪里吃香喝辣玩儿,哪怕盗图也要展示自己过得倍儿棒。
喧嚣,也可能他厌倦了沉默的恪守,渴望喧嚣的恣意。朋友圈是镜子,见人,见己,见彼此。
点赞,不是为了点赞,而是社交,是圈子。领导如果发个动态图片,哪怕只是空无一物的天空,下面都会出现一溜儿排着队的点赞和评论,那些平日从不见身影的朋友都会从地底下冒出头来。而你发:我死了!也不一定有人关心。你就是日日堪比李白,人家也觉得是无病呻吟,干吗呀!
那些关系不怎么样的人,甚至不同阵营的敌对势力,他们反而在朋友圈条条互相点赞,为向他人显示“我们看起来不错吧”。
而那些你以为你们关系还不错的朋友,或许朋友圈里你们从来没有互动。你晒的一些美好时刻,他亦杳无回应。
真假难辨,各自明晰。透过朋友圈的猜测,微妙而不一定美丽。
你们看起来只隔了一个手机屏幕的距离,近得在朋友圈手指头一动就可点赞随喜。但你们其实好远好远,因为你们之间永远只有沉默,是你留着他或删了他都没太多分别的——无尽的沉默。
不要以为你的朋友圈有千位好友,那个拉到朋友圈最下方显示的喧嚣数据,并不能代表你真正的朋友数量。那些绝大多数通过一顿大桌饭结识而从此不会再碰上面的“陌生朋友”,除了留下一个你根本对不上号的昵称之外,你们互望彼此尽管喧嚣着的生活,也还是回到各自的沉默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