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生活周刊

帮助孩子成为 他们自己

“老师,我想咨询一下,为什么我家小孩每天不开心,做什么事情都没劲?他才四年级呢……”心理热线电话的那头,是一位妈妈。当说到周末孩子连公园也不想去时,这位妈妈的声音愈发急促,内心焦虑可想而知。

孩子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感觉连玩都提不起兴趣,可能是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引起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就要警惕心理病症的发生。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提出“青少年空心病”概念,是指个体内心空洞和精神虚无,缺乏存在感、生命价值感以及被认可的感觉。

抬眼望去,现在身边“邯郸学步”的家长也不少啊——学着朋友的样儿,让孩子上奥数班、外语课……家长一味地跟风内卷,不顾及自家孩子的独特性,让孩子的快乐和自我价值感逐渐拘囿在成绩里。渐渐地,孩子就可能心生痛苦,因为他们找不到活着的快乐,他们意识到自己一直就活在别人的要求、别人的评价里,他一直做不了他自己,抑郁便悄悄埋下种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孩子眼里的世界每天都是新的,家长过多的限制和安排,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探索欲望被一次又一次地忽略、轻视,孩子那份原有但很脆弱的自信,那份可以迸发的热情,就极有可能被无情扼杀。让我们静静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孩子渴望尊重——“当我遭遇失败时,父母灿烂的笑脸总使我心中充满阳光。”孩子期盼肯定——“妈妈,在我取得进步的时候,看不到您赞许的目光。在我出现不是的时候,得到的总是呵斥。我只能心灰意冷,因为我总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孩子期待成功——“爸爸,当我修好了玩具,您的笑声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家庭教育的真正成功,是让孩子产生自我教育的巨大内驱力!

小泽是个内向、言语不多的男孩。可是站在舞台上,挥动着魔术棒的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只见他眼神专注,动作潇洒,精湛的表演牢牢地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这种生命的光亮来自哪里?原来,小泽从8岁起爱上了表演魔术。小泽父母尊重了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支持他去学魔术,为此减少了语数外辅导班的学习。有了家长的支持,小泽在练习魔术时就特别地安心,遇到困难不退缩,创造力迅速发展,10岁那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优秀的家庭教育不能仅关注孩子成绩,而应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以及热爱生活的能力!

养育孩子,需要家长们放下功利心。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为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看到孩子独特的个性以及内心的渴望,然后去尊重、支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2023-11-09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54230.html 1 3 帮助孩子成为 他们自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