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周刊

世家子弟姜澹馀

金农《销寒诗序册》与姜澹馀墨迹

◎徐继康

金农有一件传世的书法名作,名《销寒诗序册》,写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一月二十二日。时年七十四岁的他,为扬州友人张墅桐《销寒诗册》所做的一篇序文,原件收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被誉为清代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文字记述了张墅桐与十客举办销寒诗会的雅事。十友者谁?金农在文中写道:“后先来游为溧阳潘蒙山、金坛徐晓亭、全椒金遥岑、如皋姜澹馀、桐城姚樱衫,及里中焦凤侪、江瑶圃、李牧园、张渭川、颜竹邨,遂得十客焉。”这十个人都是张墅桐的好朋友,应该都是当时的一方名士。其中我对“如皋姜澹馀”颇感兴趣,作为乡贤,但一直不知道他是谁。

一次,偶然翻阅嘉庆《如皋县志》,发现卷十七《列传二》有对他的记载:

姜展,字东甫,号澹馀,太史任修孙,孝廉恭寿子也。少颖异,好讨论风骚,不喜帖括,父责之,勉强为时文。受知督学李鹤峰,补博士弟子,肄业梅花书院,王文治、鲍之钟辈皆推为畏友。应顺天乡试,屡荐不售,归罹痼疾,旋丁内艰,复丧其偶,坎壈缠身,屏迹荒江老屋中,日谭论诗古文不倦,可谓安贫乐道者矣!著书数种,藏于家。

原来姜澹馀就是姜任修之孙、姜恭寿之子姜展。说起白蒲姜家,在当地可谓名门高族。曾祖父姜迓誉,姿仪丰伟,博通古今,为如皋名儒。祖父姜任修,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潜心学术,著述颇丰,尤以诗文著称于世,沈德潜曾序其《白蒲子诗编》。得姜任修之提携,蒲塘诗界盛极一时。父亲姜恭寿更是一代名士,遍读经史,诗文横绝一世,赋诗为文,洒笔数千言立就,乾隆六年(1741)中式江南乡试第五。生平交游皆名士,与袁枚、郑板桥、秦大士、卢雅雨、王昶、秦黉、蔡嘉、胡作肃、潘桐冈、鲍皋等为至友。他曾为郑板桥刻“俗吏”朱文印,高翔为之绘《姜恭寿读书图》。去世后,袁枚为之撰墓志。姜澹馀的外祖父吴峻,亦为皋邑大儒,人称东田先生,尝主紫琅书院与雉水书院,与丁有煜交情莫逆。他的姑母姜宜、姑父钱标林、叔叔姜文载皆有文名。

姜澹馀幼聪颖,就读于顾氏蒲涛私塾,为顾地山的弟子,后肄业于扬州梅花书院,王文治、鲍之钟辈皆推为畏友,江苏学政李鹤峰对他很是赏识。姜澹馀不好时文,诗却写得极好,可惜流传不广。在黄慎为汪之珩所画的《汪璞庄肖像》册页上,我们意外看到有姜澹馀的题诗一首:

四五十个花,一二百年树。下有种花人,独立吟何苦。孤鹄唳遥天,寒色犯眉妩。日夕归山阿,衣上香缕缕。

这首诗写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立秋日,果然清新不俗。丰利汪氏与白蒲姜氏有通家之好,往来甚密。在姜恭寿去世之后,姜澹馀与汪之珩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往来。根据黄瘦石《斜阳馆日记》,我们得知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十一月二十五日,汪之珩、黄瘦石访王国栋于法华庵,并晤顾人骥和姜澹馀。两日后,汪之珩、黄瘦石、姜澹馀、江广文于庵中一起观看了仇十洲的《汉宫春晓》手卷。在汪之珩的诗里,我们还看到了一首《送姜东甫入都》:

明光起草殿,虚席久迟尔。高名继大父,腾踔玉署里。而翁我同谱,侪辈无与比。吟坛建大纛,尊之执牛耳。勉旃即长途,世业须济美。

此诗写于姜澹馀某次应顺天乡试之时,汪之珩高度赞扬了他的爷爷与父亲,希望他继承世业,将来执东皋诗坛之牛耳。谁也没有想到,自从那次落榜之后,姜展的命运完全拐进了另一个轨道。回到家后,他先是大病一场,不久母亲去世,接着妻子又去世。让人更意外的是,后来他大儿子的眼睛出现了毛病,最后全瞎了。熊琏在《澹仙诗话》卷四中记载:“姜澹馀长子熙台,少承家学,文思英拔,中年瞽目,为士林惋惜。”姜澹馀出身名门,是一个标标准准的世家子弟,谁能料到他的命运最后竟然是“坎壈缠身,屏迹荒江老屋中”。不过姜澹馀的表现却十分淡定:“日谭论诗古文不倦”“著书数种,藏于家”。《如皋县志》用“安贫乐道”来形容他,不无酸楚之意,而我们看到了世家子弟修为的另一面。

让人稍作安心的是,黄楚桥在《东皋印人传·姜恭寿》一文的结尾处写有“子展。孙孝骞,官粤东”。这姜孝骞不知是姜澹馀的第几个儿子,虽然“官粤东”肯定是个不入流的小吏职务,但对于曾经辉煌一时的东皋姜家来说,也可以算是一个心理安慰吧。

2023-11-15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54778.html 1 3 世家子弟姜澹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