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是农业学大寨的高峰期,一年大干,两年大变,三年大寨。学大寨,学什么?大寨人造梯田,狼窝掌变成小平原。苏中大地无梯田可造,学大寨只能搞农田方整化,积肥造肥,夺取农业生产大丰收。
那时我们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大人们做草泥塘,我们小孩也割草积肥跟着忙。草泥塘大多开挖在田角落,这样既不影响耕种,到时撒田也很方便。草泥塘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根据田角落的地形而定,一般长宽在三四米。挖草泥塘是男人们的事,给草泥塘投入杂草(绿肥草)则是妇女与我们高年级学生的事,生产队记工员依照我们扯草的重量记入工分。还有些老年男人则在沟边、路旁用铁锹将杂草、垃圾铲割,投入草泥塘中。男人们开挖草泥塘,挖第一层土的时候还算轻松,随着草泥塘的挖深,到了下面就比较吃劲了,差不多要用吃奶的力气将土块甩上岸。有一次,我看到两个男劳力在挖草泥塘,其中一个30多岁的将土块甩得很高,这时来了一个妇女送杂草,开玩笑地跟他说,哎呀!你的劲真大,甩得这么高!那男的接过话说,嫂呀,你不懂,泥块甩得高,撒尿也特别远。那女的即用小锹铲了一小块土撒到他身上,说我叫你撒得远。随后,几个人都大笑起来。
草泥塘大多在夏初开挖,因为这个时节河畔、路旁、圩岸到处都是青草,割了又长,容易取得,一个妇女一天割上一两百斤不成问题。
有的生产队还布置男人用竹竿到河中绞捞水草做绿肥,大家普遍认为,水草沤入草泥塘与青草搅拌起来发酵,肥力足、肥效高,是种庄稼的好肥料。有的靠近集镇周边的生产队,由于劳力少,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草泥塘任务,就向集镇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求援。学校结合开门办学,要求学生扯草支援农村做草泥塘。集镇上的企事业单位也结合星期六下午的大扫除,将清理出的杂草、千脚土、老墙泥、阴沟泥等收集起来送到乡下,既打扫了卫生,又完成了支农任务。
农村草泥塘是在缺少化学肥料时代的产物,80年代后,随着氮肥、磷肥等化学肥料的大量供应,草泥塘就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