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化周刊

两行编辑泪

◎闫笑

陈新《锦衣为有金针度》谈到过20世纪50年代末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的社会地位也不高”,他说,“听舒芜介绍,一次几位老编辑在后门桥马凯饭店聚餐,发牢骚,凑了一首打油诗:‘入门低三等,叩头拜专家。两行编辑泪,流向后门桥。’”第二句的“家”,第四句的“桥”,并未押韵,显然不是出自同一首打油诗。

关于此次聚餐,该社老编辑张友鸾在《马凯食堂的文酒之会》中回忆,“当时聂绀弩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同事中不乏老饕”,因为“聂发表的稿子多,收入稿费多,所以做东的日子也偏多”。“到了1957年,出版社发布一个编辑条例:在第八条中,规定社内编辑一概不付稿费。对于那些老饕,影响不小。舒芜写诗一首,以表无穷的感慨。诗曰:‘马凯漫相招,先看第八条。两行编辑泪,羞过后门桥。’这简直是一首挽歌。”其中“条”“桥”两字合辙。

聂绀弩说,张友鸾颇主张“不要当编辑,才好给出版社作约稿对象,被尊为专家,有大量收入”,当然,“这样想的不止张一人,周汝昌、舒芜、黄肃秋等都有。所以当时他们凑的打油诗有‘叩首敬专家’‘两行编辑泪’‘进门低三尺’等句”,可见这几句诗是各有出处的。

1957年,文化部先后召开了几次编辑干部座谈会,主要意见之一就是“大家都认为社内社外都不重视编辑”,并且举例“有人说原来在外面是教授、作家,但到了出版社内待遇就不同了,这是‘进社低三尺,叩头拜专家’。文学出版社第二编辑室7级以上的编辑都‘人心思散’”,以致当时有人指责“二室三般要不得,闲谈乱走打油诗”。

“四人帮”被打倒后,“知识分子又受到社会的重视”,于是“马凯饭店的老顾客又来了”。启功对舒芜说,“你那首诗,如今要改一改了”,即口占道,“酬报凭劳动,推翻第八条。从今开口笑,重上后门桥”。

2024-01-10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60692.html 1 3 两行编辑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