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万家灯火

过眼繁花

◎江侠

统计数据显示电视剧《繁花》在网络和电视上的收视率都相当高。我老家是上海,在网上看沪语版;妻子看央视8套的普通话版。作为过来人,追剧时那个年代的记忆被重新唤醒,历历在目。

1992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下海”是最热的一个词,社会上流行着夸张的说法“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1992年夏天,我们生产技术科的科长决定率领11名部下偷偷奔小康。

当时,厂里效益不好,勉强能发工资,没有奖金。每天下午无所事事,科长便组织大家关起门来,剁馅包饺子、制作羊肉串……到了傍晚,去附近最热闹的路口摆摊。

人太多,便分为3组,每个人3天轮到出摊一次。那时,大家积极性很高,不当班的都常常去冒充顾客,营造生意兴隆的假象。然而,人太多、心难齐,加上事情很快暴露,厂领导下令:摆摊、上班只能二选一,集体大排档一个月后就解散了。不过,这段经历培养了大家的经商细胞,至今这些人中仍有两名在“海”里:已经退休的科长,经营着一家物业公司;同事小马开了家外贸公司。

1993年,我开户炒股,当时,交易所里人山人海,和《繁花》里的情形相似。那会儿买股票得写纸条,然后递进柜台输入电脑。一大堆人挤在柜台窗口,净拣好听的称呼里面的女柜员。纸条好不容易递进去了,有时会因为被弄丢了,没买上。

原本我计划辞职去闯深圳,但因本金被套住,最终没去成。眼见同时期去的熟人,有的如今在深圳有两三套房,便后悔当年不该炒股;但又想到也有人没混好,不仅在深圳没赚到钱,现在连15年的社保最低缴费年限都没凑齐,于是又感觉套住了也好,起码现在我已有36年工龄,以后退休金不会很低。

我大哥于1994年下海,受老邻居马爷影响,两人一起弄了个烧烤摊,每月能赚3000多元,一人一半,在当时属于很可观的收入了。那位马爷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游本昌在《繁花》中扮演的爷叔。他看起来没有什么智谋,也干不来烧烤摊上的所有活。每天大哥干活,他就在一旁的沙滩椅上葛优躺,吹嘘他家以前在上海滩上的地位,仿佛前面是四大家族,马家要排第五。

两年后,马爷心梗去世了。大哥以为收入要翻番,然而摊子很快搞不下去了。马爷在时,各路人马,包括混混流氓,都不曾来找麻烦。他走了,各种麻烦就来了,大哥摆不平。我们这才意识到马爷不仅会吹牛,也的确有些本事,并非白拿一半利润。

《繁花》描述的那个年代,眼见身边不起眼的某人,冷不丁“三九天穿裤衩儿——抖起来了”,每个人都会心痒痒。不过真正下海试试水,就知道钱不是那么好挣的。大多数人还是得老老实实打一份工,挣一点不尽如人意的辛苦钱。

年纪大了以后,能想得开的人会和自己达成和解:别人风光由他去吧,让别人的风光影响自己的心情,气出病是要自己掏钱治的。不与繁花争春,守住心平气和,也是不错的一辈子。

2024-01-11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60754.html 1 3 过眼繁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