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夜明珠

黄酒浸润的土地和血脉

◎朱一卉

时隔21年,再一次踏上绍兴这方土地,穿过古轩亭口,漫步在仓桥直街,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熟悉的馥郁酒香。

那是绍兴黄酒令人陶醉的香气。在这样的香气中,浮躁、焦虑的人心逐渐变得平和,而坚韧不屈的力量,也从平和中蓬勃生长起来。这种力量,来自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们在秋瑾、鲁迅、徐渭等人身上,都曾看到过。

21年前的夏天,我曾泛舟鉴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青藤书屋,在咸亨酒店就着茴香豆喝黄酒,在古越龙山酒厂堆积如山的酒坛间穿行,浑身上下都被酒香熏染。

今年3月底4月初,故地重游,兰亭、沈园、柯岩……唤醒记忆,感慨旧貌犹存,物是人非;新建的大禹纪念馆、王阳明纪念馆、徐渭艺术馆、孑民图书馆……让人流连忘返,而越地那份传承千年的黄酒气息,挥之不去,历久弥香。

在越城区黄酒小镇,我第一次品尝了黄酒冰淇淋和黄酒咖啡。黄酒和冰淇淋、咖啡融合之后的味道之美、之奇,无以言表。黄酒的温润醇厚在冰凉的甜蜜和绵长的兴奋里,开拓了更加辽阔的意蕴。冷静只是表象,骨子里,是一种坚不可摧、能化为绕指柔的钢铁意志。

世界有三大古酒,都是酿造酒,分别是起源于古巴比伦的啤酒、古波斯的葡萄酒和中国的黄酒。啤酒清淡狂放,葡萄酒浪漫热情,黄酒则柔和温润。啤酒适合灌,一杯接一杯地一饮而尽;葡萄酒适合品,一小口一小口地抿;黄酒则适合饮,最好温热,从容不迫,雅致平和,不疾不徐。

当然,只要是酒,不管度数高低,喝多了都会醉。啤酒、葡萄酒喝醉,醒得快;而黄酒后劲最大,一旦醉,真正让你沉醉不知归路,不知今夕何夕。

尼采倡导的酒神精神大抵是这个意思: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死亡,是幻灭,是绝对的无意义,但人的伟大之处,或者说,人面对虚幻拥有悲剧性陶醉:即便人生注定是幕悲剧,但生命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并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

酒神精神,是关于生命的哲学、爱的哲学。中国的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但最终,演化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文化。

我想,这便是黄酒精神。温和、雅致、中庸、宽厚,只是其表象,只是日常;而其本质、内核,则是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

在会稽山前,大禹陵前,我们拜谒大禹铜像,仰望大禹以手持木耜、脚踏巨舟、看滔滔洪水驯服地在脚下缓缓流淌的姿势巍然屹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整整13年,风餐露宿,亲力亲为,终于完成治水大业。在凄风冷雨中,和民众并肩治水时,我想,大禹和民众,用来御寒的,少不了黄酒。而其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地和水患不罢不休地搏杀到底,便是黄酒精神的写照。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既能坐而论道,又能运筹帷幄,挥鞭纵马,张弓搭箭,平定南赣之乱、宁王之乱和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战功赫赫。可以说,王阳明也是黄酒精神的集大成者。“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能够如王士祯所言,成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就是因为他胸怀博大,内心坚韧,懂得“良知”“格物”,并能知行合一。

王阳明去世时,徐渭才8岁,已经以文思敏捷而被乡人誉为神童。但其命运多舛,虽然在诗文、书法、绘画、戏曲甚至军事上均有不俗的建树,但一生屡试不中,作为幕僚寄人篱下,穷困潦倒。在如此不堪的境遇里,徐渭身上的黄酒精神依然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冲击力。作为谋士,他出奇谋,战倭寇,取得柯亭、皋埠、龛山之战的胜利;为浙直总督胡宗宪谋划,助其擒获倭寇首领徐海、招抚海盗汪直。胡宗宪被构陷而死后,徐渭对人生绝望,写下《自为墓志铭》后,反复自杀。他写道:“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蔑视权贵、独立不羁、高傲倔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哪怕跌落在尘埃里,依然有一腔热血和铮铮铁骨——这便是黄酒精神。

在徐渭艺术馆的展板上看到一则故事:徐渭返绍,山阴县令刘尚之前来拜望,因为乘的是轿子,又带了随从,徐渭闭门不见。事后,徐渭写诗一首请人转给刘尚之,以示谢意:“不是疏狂甘慢客,恐因车马乱苍苔。”刘尚之这才领悟到,徐渭不是拒绝朋友,而是拒绝“传呼拥道”的官员。于是,刘尚之换了便服,独自悄悄地再去拜访徐渭,主客甚为相得。徐渭在诗下有小注云:“侯观诗悦甚,即便服徒步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黄酒精神的应有之义。

绍兴这方黄酒浸润的土地上,人杰辈出,大禹、王阳明、徐渭、秋瑾、蔡元培、鲁迅……在他们身上,黄酒精神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而更多的,则是普普通通的村夫野老、打工一族,不管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繁华盛世,默默耕耘,辛勤劳作,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2024-07-15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78757.html 1 3 黄酒浸润的土地和血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