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夜明珠

牛首山的故垒

◎陈健全

从牛首山恢宏的佛顶宫下来后,进入无忧广场,耀眼的太阳正挂在开枝散叶的菩提树上,仿佛开在寥廓天空中的一朵红莲,美轮美奂。然而,它的光晕令人如痴如醉的同时,一个积在心底的愿望却又翻腾起来——以前春来牛首山,可惜错过了岳飞抗金故垒;这次,一定要踏寻岳飞的足迹,探索他“牛头山大捷”的战场遗址。

山阴道上,路过巍峨的朝天阙,抬望眼,不禁想起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之前,我曾听到一种说法,认为岳飞是在南京牛首山写下的《满江红》,因牛首山又名“天阙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中的“朝天阙”为双关语,故“朝天阙”既可看作是岳飞拜望牛首山“双阙”,也可引申其象征意义,即朝拜天子,形象地表达岳飞“精忠报国”的信念与决心。

由朝天阙转弯向东,途经佛顶寺山门,沿禅修小道一步步向上攀爬,山愈高、境愈胜,云烟缭绕的牛首山敞开了翠绿的胸膛,露出了一脸灿烂的笑容,欢迎着我们的到来。也因为是中国禅宗牛头宗的开教处、发祥地吧,一路上,有青青翠竹、郁郁黄花似在说法,还有牛头宗师法融、智岩、智勇、法持、智威等的禅宗偈语指点迷津。爬坡过坎,过了犹在台,再经天籁亭,是为大丈夫台。台上,一尊岳飞纵马叱咤的雕塑,教人一瞻岳飞浩然的英姿。接着,《牛头山大捷》的一座浮雕墙,甚是壮观,且与葱茏的雪梅岭浑然一体。浮雕画面中,岳飞策马立于山岭之上,指挥着岳家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向金兵阵营,生动再现了岳家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勇气概。

再往上行,故垒萧萧,野草萋萋,丛林莽莽,几多风雨,依然岿立。这处的岳飞抗金故垒,便是岳飞大战牛头山时用赤褐色石块垒成的围墙遗址,成了当年激烈鏖战的见证。故垒边,竖着一块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以及说明:“牛首山、韩府山抗金故垒建造于南宋时期,位于牛首山及韩府山山脊处,原北起雨花台区铁心桥东约500米的秦淮河边,沿着韩府山山脊向南延伸,直至牛首山东峰。牛首山抗金故垒现残存187米,故垒底宽1~1.5米,高约1.5米,经考古发掘得知故垒构造方式为:首先在地表开挖宽约1.5米的沟槽,接着在石块层两侧垒砌石墙两道,并于石墙之间填泥土,最后于墙体顶部垒砌石块进行封顶。”

山风阵阵中,遥望逶迤山脊的故垒,我为这里磅礴的气势所感染,尽管它的高度与长度远不及长城,可是岳飞慷慨激昂的话语却句句如血如虹,字字如枪如戟,“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烈日当空,抚着那一块块晒得发烫的石头,脑海里岳飞威武的雄姿萦绕不止。

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二十五日,岳飞率兵从宜兴进至建康抗金。在建康清水亭,岳飞设下埋伏,“金人大败,僵尸十五余里,斩耳带金、银环者一百七十五级,擒女真、渤海、汉儿军四十五人,获其马甲一百九十三副,弓、箭、刀、旗、金、鼓三千五百一十七事”。

在清水亭大捷后,同年五月,岳飞率岳家军西入牛头山设营扎寨,就地取石,构筑石垒,在金兵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关于此役,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进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兀术次龙湾,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金兵果然如岳飞所料,来到牛头山附近安营扎寨。当夜,岳飞命令百余精兵身穿黑衣,潜入金营偷袭。金兵惊慌失措,自相残杀。同时,岳飞还遣兵埋伏于金营之外,活捉了大批出逃的金兵。经历了两次失败后,金兵士气大减,劫掠了大批人口、金银、缣帛、骡马等,退据靖安。岳飞则率三百骑兵、两千步兵,从牛头山下直奔靖安,拦腰痛击金兵。金兵腹背受敌,再度遭到重创,被俘三百余人,丢弃物资数不胜数。同日,金兀术率溃散金兵退至长江以北。

至此,岳飞以他的大智大勇收复建康,为南宋朝廷稳住了阵脚。岳飞时年27岁。

时在五月,这场“牛头山大捷”穿越时光的洪流至今,刀光剑影不再,如今江山如画,只有故垒诉说着昔日的金戈铁马。但历史并不总是如烟,时光也不总是把人抛,就在故垒前,来了一群现场研学的学生,他们聆听过老师的讲解,激情澎湃地背诵起《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山鸣谷应,像鼓角齐鸣,更像冲锋陷阵的呐喊。听着他们掷地有声的吟诵,我也不禁心潮跌宕,恍回少年时听刘兰芳评书《岳飞传》的激动与亢奋——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一定要投奔岳元帅的麾下,当个岳家军中马前卒。而今新时代的现场教学,比我们从前听评书更有历史场域感,相信在他们心里一定会种下“精忠报国”的种子。

伫立故垒边,我久久不愿离去。

下山的时候,日头西斜,恰似“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照得赤褐色的石头像血一样,辉映在天空,辉映在大地。在这里,也因有血性的英雄可追,佛系的牛首山更添映照天高的光。

2024-07-16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78831.html 1 3 牛首山的故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