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夜明珠

从《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说开去

◎丁兆梅

小羊要坐高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目的地,让我在她包里备本书。咱必须不辱使命,上次是《相信》,这次奉上《命悬一线,我不放手》,出版半年有余,我已看过不止两遍。这书既有医学精神,又有人性光辉,是特别好的生命之书。

此时此刻将《命悬一线,我不放手》放进小羊背包,另有我的如意算盘。她已在北京实习了几周,学习居住处离北大三院不到五公里,物理空间上与故事发生地非常接近。近期,她又跟协和医学院的校友同学们组成了饭搭子,心理情感上也有了丝滑铺垫。趁着地利人和的东风,听有22年临床经验的薄世宁医生讲发生在ICU的19个真实故事,不但能长知增慧识人世,还可以去躁清火降内耗。时代洪流中的炎炎夏日里,这仍是天下第一等好事。

当然,为人父母的那点小心思也无需掩饰——希望娃娃们能从一个个活生生的医患故事中得到警示,以无知无畏为耻,以爱惜健康为荣,提高认知,坚决不作,日常点滴起步,细微之处着手,由内而外地珍惜这具血肉之躯,爱护好这与生俱来且精密完美的灵魂栖息地。

说教有点超标,回到书本身。19个故事都很典型,本文只谈其中一个案例。因为这个冲动女孩的经历,我看一次疼一次,看一回就替她不值一回,实在无法释怀,此番不写不快。

“冲动是魔鬼”,薄世宁所救治的这位女孩因“冲动”二字吃尽苦头。她在争吵中情绪失控,当时一心想要让男友后悔,冲动之下从三楼一跃而下。幸运的是她被救活了,自己的身体始终没有放弃她;不幸的是为了保命,医生不得不对她进行了高位截瘫手术,三个月大的胎儿居然没受到影响(仅指肉体层面),且在几个月后顺利降生。冲动女孩前后在地狱门口徘徊了一年多,最终在医生护士及民政部门的努力下,她父母愿意从老家过来接她和婴儿回家。前路漫长,以后的她能否真正与命运和解,是个巨大的问号。

冲动的确是魔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此糟蹋是一种罪过,实在糊涂!薄世宁认为“医生救命,更要学会救心”,这是优秀人士自觉自发的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地说,医生只是术业有专攻的凡人,他们不是神,病房内外能做的其实有限。对于普通个体而言,正确不二的操作是——救命的事情交给医生,救心的事情,还是得多靠自己,以及身后的家人们。

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哲学难题,偶尔思考几番不会伤筋动骨,千万不能让它成为现实问题,尤其要杜绝自造人间悲剧。为此,见惯了生死的薄医生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在我看来,从医学的角度让年轻人多了解生命,了解我们的身体,了解患者和医院,了解人在失去健康后对健康的渴望,了解垂死患者对生的眷恋,了解所有人为人类生命延续付出的努力……这一定是对生命教育、自杀预防的一种有益补充。”

生命教育,越早越好。和同龄孩子一样,小羊也会时不时嚷嚷下“焦虑了抑郁呀”之类的,好在她一贯雷声大雨点小,也从未有过任何过激行为。日常闲聊,我常有意无意探问她的思想:在那些低落无助或压力山大的日子里,是否产生过不想活了的念头。她老实作答:没有,这世界虽然有时比较糟糕,但还有太多好吃的好玩的没尝试过,肯定不舍得死。于是,我就放下一百个心,短期内任其折腾就行。

行文至此,忍不住停下来敲黑板划重点:生命教育是人世间的永恒话题,在坏消息满天飞的当下更显紧要。这是比学业事业更为关键的功课,只要挂科,满盘皆输,且无法补救。都说珍爱生命人人有责,但依愚之见,父母家庭才是当仁不让的第一责任人。恳请家人们认清形势、丢掉幻想,呼吁家长们责无旁贷、杜绝耍赖。你的孩子,你要好好去爱,你的智慧作为和永不放手,是他们在危急时刻的救命稻草。无比重要,无可替代。

医学发展至今,依然还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不必讳疾忌医,也不能掩耳盗铃,纵观我们一生,总有一些时刻是病人家属,还有一些时刻会成为患者,所有人概莫能外。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快乐还是忧愁,生老病死面前一律平等,大家都是小学生,都会手足无措甚至理性休克。如何面对,是地球人终其一生都要学习和解决的课题。

我们全家都对医学一窍不通,好在小羊早早就知道:小命只有一条,必须牢牢守好,尤其要跟学医的同学们友谊长存。他们将成为伤痛之时和死亡线上拼命捞你的贵人,平日高看一眼,遇事才能不慌。静心揣摩薄世宁医生讲的那些故事后,就更能理解什么叫“除了生死、余皆小事”,珍爱生命,善待医生,其实就是给自己和家人留后路。

相信读完这本书后,小羊和我一样会有更深感悟。接下来咱将再接再厉地向她倾情推荐《无国界病人》,也是非虚构,也有命悬一线中的不放手,故事颇多惊心之处,且听本人下回分解。

(本栏目由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供稿)

2024-07-17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78921.html 1 3 从《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说开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