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到三伏天。每年这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顶着炎炎烈日,承受着高温暑热的“烤”验,不辞辛劳,坚守岗位。他们在高温下为生活拼搏、为民生添彩的样子,是夏日最美的风景。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高温下的“烤”验》,一起来定格他们奋斗的底色,见证他们对梦想的追逐,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2日凌晨4点半,多数人还在酣睡中,如东洋口港近岸浅滩海域,中交一航局金牛码头项目现场已开启新的一天。前方桩台施工点位上,2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作业。“桩帽施工需要等落潮,每天的作业时间不固定,早班、夜班是常有的事。”项目技术主办王泽浩告诉记者。
去年10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如东洋口港口岸扩大开放至金牛作业区,扩大开放岸线长度4500米、3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泊位。作为洋口港“产业港”定位的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金牛码头W1泊位要在年内配合远东海缆项目进行试生产。时间紧、任务重,连日来,中交一航局项目部240多名工人顶着高温加油干、顺着潮水熬夜赶,以钢铁般的意志,战高温、斗酷暑、保安全、促生产,全力以赴助推项目建设进度。
5点的金牛码头W1泊位项目现场,实时温度28℃,伴随着咸湿的海风,体感闷热又潮湿。
桩帽施工队作为“赶潮”队,在潮水“下班”后,即刻开始上岗作业。清理桩身、预埋钢筋、浇筑混凝土……20多人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一个个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早上虽然也热,但可比白天好多了。”泵工黄贤将工友递过来的矿泉水一饮而尽后,抓紧投入“战斗”,只见他双手稳稳地扶着软管,确保混凝土精准地输入预定点位。待浇筑到一定程度后,一旁等候多时的工友便用震荡棒深入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让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坚固。
“桩帽是承台的底柱支撑,需要将混凝土浇筑至地底下。”项目现场生产负责人杨帆告诉记者,码头的地底是近海海底,涨潮时,桩台底座被海水浸没,工人无法进行浇筑作业,因此只有等到退潮后才能施工。“每天的落潮时间并不固定,桩帽施工队必须赶着潮水作业。”
从严寒到酷暑,从熹微晨光到星月俱出,金牛码头工程开工建设近一年来,这支桩帽施工队追着潮水跑了一轮又一轮,眼下,W1泊位后方桩台施工已全部结束,前方桩台也进入扫尾阶段,预计再有一周,他们便能完成该泊位工程的全部任务。
“师傅,救生衣绳子系紧,不能为贪图凉快就随便解开啊。”上午8点,正在工地巡查的安全员周汉华,朝着一名正在桩台上作业的工人喊道。工人连忙将救生衣带子系好。
随后,周汉华沿着平台一路向内走,每到一处作业点位,就仔细查看施工人员的穿戴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同时手上也没闲着,所到之处都认真检查现场围挡设施是否松动。
安全员是施工现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入夏以来,为确保高温作业安全,每天上工前,周汉华都要仔细清点人数,同时检查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并在巡查过程中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人因高温感觉身体不适,立即让他们服用防暑降温药品,并将人带离工作岗位。“海上连个遮阴的地方都没有,为了防止工人中暑,项目部避开午间高温时段进行错峰作业,同时也要求我们盯着工人及时补水、纳凉。”
一天十几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内,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施工地里,周汉华每天的行走步数超过两万步,连续在朋友圈微信运动排行榜上霸榜。“差不多半个小时走一遍,每天至少二十趟,不能因为天热就偷懒,日行万步基本是标配了。”
再热也有欢笑声
上午10点,金牛码头项目现场地面温度已超过40℃。整个现场,机器轰鸣声、金属撞击声不绝于耳,上百名工人在工地的各个角落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工地一角,钢筋班组正以三人为一组,协作开展预埋作业。“推、推、再推……”随着领班一声声指令,10多米长的钢筋在推力与拉力的双向作用下,顺利嵌入地下。“‘烤’了一上午的钢筋,即使戴着手套去推,也能感觉到烫人。特别是焊接的时候,整个人像被泡在了汗水里,衣服就完全没有干的时候,晚上回去,能看见一层清晰的盐霜。”
即便经受着环境与焊点高温的双重夹击,工人们依旧十分乐观。钢筋工刘江更是反复提醒记者:“等报道发出后,链接记得发我啊,我得让大家看看,我上报纸了!”他的一席话,引来现场一片笑声。
据了解,为保证项目安全生产及进度计划同时兼顾,项目部不仅采取“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还在现场设置了专门的休息场所,同时为施工人员配足了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用品,并加强了安全巡查,有效预防高温中暑和其他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报记者曹德军 徐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