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夜明珠

“整”歌曲

◎李新勇

在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大巴上,闲来无事,无法做别的,便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歌曲生成软件,选了几首这几年写的歌词,复制粘贴,“喂”到软件里,几分钟时间,就做成了电子歌曲。

配器、旋律和演唱一应俱全。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不管哪首歌,完成时间最长没超过五分钟。如果网速再好点,完成速度还要快。真是音乐界的又一版速度与激情。

试听,个别字词有粤语或戏剧腔发音。《烟雨江南》《大美启东》《长江绿洲》,开头几首虽然歌词与音乐完全不搭,但毕竟做出了尝试,相当于在手机上体验了一把生活。

但这种“两张皮”的人机合作模式,就像一对需求各异的夫妻,一个肚子饿想吃饭,另一个情绪亢奋想跳舞,情绪完全不一致,怎么听都不协调,怎么揉捏,都揉捏不到一块儿。三个字:两张皮。

我的歌词是深情的表白,它合成曲唱出来,却是摇滚女孩的伤痛独白。美好的期待像安全玻璃受到强烈撞击,玻璃碴掉了一地。有几首经反复“喂”反复产生新歌曲,一首更比一首不堪,一次更比一次令人绝望。

直到我把一首七律改成歌词,合作效果才得到改善。因每句的字数大致相同,节奏好把握,那程序也似乎变聪明了。不过我要的是古风,那首歌怎么听都是流行歌。

接着又连续改了几首七律“喂”进去,十首所谓成品里倒总还有那么一两首中听的。

是七律成全了软件,还是软件让七律换个马甲继续在江湖上吃香喝辣?一言难尽。

依我的亲身经历,我感觉在目前情况下,利用程序搞出来的音乐总体上是赶不上人类创作的,因为没有“人”味,没有“情”味,也就没有“人情”味。但由于在几分钟之内,同一歌词可以制成多首风格和旋律完全不同的歌,作曲家完全可据此进行加工提升,依据电脑整出来的歌曲毛坯的提示,加上作曲者的才华和智慧,说不定真能搞出好听的歌曲来。

在这个智能软件纵横出没的时代,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也许还可凭自己的才华和勤奋继续存活几十年。至于下一代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和空间,我不是算命先生,你也不是神仙,未来的事情让未来的人去处理、去解决。

在尝试用AI进行歌曲合成之前,我曾尝试过用AI程序进行短文制造。绝不是偷懒或幻想依赖软件一天制造八百篇文字赚钱。哪怕这些软件再先进,我相信任何一个真正把创作当成人生享受的人,都不会俯首于这些软件的裙裾之下。我之所以主动体验,是因为网上就AI文字制造谈得如此热闹,作为一个写作者不能漠然视之、一点不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由于没有制造出一篇令人满意的文字,我前后下载过三四种功能类似的软件不停尝试。这些软件多半都要注册会员才能使用,为此,我花了好几百元钱。

尝试的结果,是这些钱都白花了:用这些软件制造心得体会之类的文字,功能特别强大,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但在制造写景抒情文字的时候形同菜鸟,篇篇都有相同的起承转合,辞藻华丽、内容空洞,无病呻吟、华而不实。

这些文字属于小学高分作文、初一低分作文,初二以上的学生不能用。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AI写作功能会更加强大,但它也不一定能取代人工创作。在WPS office中有一项AI创作查证功能,但凡用AI制造出来的文字,都能清清楚楚被查证到。偷懒而又想写作,想让AI写作的文字轻松见诸报刊,看来这条路走不通。这个功能让现代科技为文学留下了最后一丝尊严。

不过这种尊严能维持多久,谁说得清楚呢。

之所以所有AI写作都只能叫制造,而不能叫创作,是因为截至目前所有电子脑壳都“创”不起来。也就是所有科研人员都必须遵守一条底线:让所有人工智能都不能具有人类那样主动思维的能力,以确保人类的安全。

AI制造出的文字,可以用“堆”做量词,用“篇”都算言过其实。因此,像我这样用自己的歌词去“套”歌曲的行为,不能用“写”这么文雅的动词,只能用粗暴的“整”,整歌曲,或说是整一首电子歌曲。跟整人、整顿、整治、整事情等用“整”组成的词的感情色彩相类似。

我不敢说AI什么时候能代替作家和作曲家,但在我有生之年,作为人类特有的脑力式创作,仍然具有电脑软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作为人类,我们拥有人的情感、人的情绪、人的复杂和多元。我们在努力追求完美,但我们从来不可能像精密的计算那么完美,我们那些不能尽善尽美表达的缺憾,恰恰是我们作为人应该具有的特征。正是这些,使人类创作出的文字具有独一无二的独创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如果有一天软件已兼具人类的情感和主动思考的能力,那么这些创造发明,多半已不再属于人类。

2024-08-11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81369.html 1 3 “整”歌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