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夜明珠

学界长者 载德永芳

——忆恩师邵大箴先生

◎沈启鹏

在我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曾得到许许多多老师的指教,除了技艺的传授外,还有文艺理论的点拨。曾聆听过文艺理论家王朝闻的演讲、美术史教授薄松年的授课、李松先生的书信教诲。更有邵大箴、薛永年、马鸿增、刘曦林、尚辉等诸多美术评论家对我画展的赏析评说、指点迷津。其中,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和副主任马鸿增对我帮助最多,令我感激不尽,和他们相识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2000年10月3日,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常州举行,在丁观加先生的引见下,我与邵大箴老师初次相识。邵老师为人谦和诚恳,丝毫没有一点“大学者”的架势。他任中央美院博导,先后担任《美术》《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三个重要学术期刊的主编,业务繁忙。我到北京参加一些学术活动或去美术馆观展,偶尔也能与他见上一面。后来在无锡江阴“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上,聆听到邵老师与薛永年、孙克、马鸿增、王鲁湘关于文化产业的三场精彩对话。会外,邵老师单独与我谈到画家自存代表作的归属问题,颇得教益。

2008年11月1日,邵老师应邀来南通作学术讲座并举办个展。他的山水画虽尺幅不大,但散淡清润、空灵雅致、无拘无束、返璞归真,可谓厚积薄发,流露真性情,这正是他“全真”和“自在”两方闲章之意蕴所在。学术报告会上,他宽阔的学术视野、辩证的学术态度,使听者对全球化背景下现当代美术走向有了一个明晰的思路。外地画家宋雨桂、丁观加、高云、余丁、刘二刚、杨春华等都专程赶来,这对南通美术界来说更是机会难得。那次,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出示自己刚编撰的书稿《时代印记——启鹏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创作回望》祈求指教,想不到邵老师十分乐意为这本小册子作序,并于当月打印交给我。序文在肯定我早期致力于“大众美术”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的同时,以一位美术史论家的学术视野,对那个年代艺术观念的局限性作出思考,同时指出我今后的努力方向。邵老师与靳尚宜、詹建俊并称中央美院“三巨头”,我无缘进南艺,更没敢考中央美院研究生,却一样得到博导的指点,真是太难得了!

我在北京举办的两次个人画展,均得到邵老师的鼎力相助。2007年11月24日,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时代心象——沈启鹏中国人物画文献展”,同时举行学术研讨会,邵老师列出评论家名单,亲自主持研讨会。那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五个画展都将进行学术研讨,有的评论家被同时邀请,邵老师和袁运甫、薛永年、李树声、夏硕琦、孙克、赵力忠、李松、刘龙庭、尚辉、陈履生、李一等十八位评论家,上午半天专为我的画展认真研讨,令我大为感动。老师们对我的从艺历程、艺术个性、与时代的关系及今后努力方向等均作出中肯而深入的分析,尤以“不知疲倦的时代歌者”“主题创作的活化石”“没有上过大学却当上大学教授、副校长,当为共和国美术史上的个案”“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美术家”等评说,令我潸然落泪,邵老师的指导帮助,我铭记在心。

时隔十年,2016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我举办“时代心象——沈启鹏绘画六十年回眸”作品展。为配合南通电视台制作专题片,邵老师接受访谈,他对我的艺术人生作了中肯而积极的评价,特别用了“勤奋”“执着”“工匠精神”给予褒奖。5月17日开幕那天,83岁的邵老师从望京赶来,令我感动。在展厅里,他不仅勉励我,还与南通来的领导嘉宾交流、合影。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画展结束,他主动关心画展及收藏相关事宜,与国博吕章申馆长磋商协调,如长辈关心后生、师长厚爱学子一般体贴入微,令我深深感动。我想,这是出于一位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崇高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出于对一名后辈学人真诚的关爱之心。

2021年11月,中国美术馆举办学术邀请系列展:“文心墨韵——邵大箴艺术展”,以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和书画作品全面回顾他的艺术人生。整理并展出反映邵先生在介绍西方艺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当代美术评论和教书育人四个方面的丰硕成果。我虽无法赴京目睹,却从诸多媒体中学习体会,倍感亲切。

我是七年前与邵老师建立微信联系的,逢年过节都互致问候,他一直关注着我的艺事,还关心我夫人的健康。我也一直默默祈祷邵老师及其夫人奚老师平安幸福。6月11日,我给邵老师寄去刚出版的新书《活水源头》以祈教正,未见回复,微信请安也无音信。没想到7月25日上午11时晴天惊雷,邵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敬重的邵大箴恩师,安息吧!我将永远缅怀您!

2024-08-11 ——忆恩师邵大箴先生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81370.html 1 3 学界长者 载德永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