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深读

创建“法律顾问” 只需10秒“审核”

什么是“智能体”?这一概念在业界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且尚未达成统一的官方定义。但在面向个人用户的大模型App中,智能体的呈现方式显得简单了许多。使用者可以点击App中相应的功能按键,生成属于自己的智能体。

如今,利用大模型App写文章、创作AI图像、AI视频、AI音乐等,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App中的智能体,大致可以理解成,AI创作的又一项进阶功能——创作一个“身份”。

在软件中,普通人几乎零门槛就能生成自己的“智能体”。记者点击某大模型App的AI智能体创作功能,发现需要给自己的智能体“起个名”,并输入一段设定,还可以自定义AI智能体的声音、语种,以及选择是否公开。如果公开,所有人都可以与该智能体“对话”。

按照示例,记者尝试将智能体设定为“资深营养师”,描述内容设定为,“具有多年营养健康方面咨询经验,擅长通过饮食调节身体状态”,然后点击一键完善。就这样,一名“资深营养师”诞生了。软件还根据记者描述,自动为智能体添加了穿着白大褂的老年女性医师头像,以及开场白,“告诉我你的身体状况,我给你定制饮食方案”。

在另一款大模型App中,“智能体”创建拥有一个单独的模块,可以设计自己的“分身”,也可以一句话简易创建。这次记者将身份设定为“法律顾问”,可为用户提供基本的法律咨询和建议,解答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以上智能体,记者均选择“公开发布”,确认发布前会出现浅色小字,提醒用户保护个人信息,确保未侵犯第三方权利。发布后会显示“待审核”字样,不过大约10秒即显示通过上架,可在平台中搜索找到。整个过程中,除了“起名”“描述”等步骤外,系统未要求记者提供任何身份资质相关证明材料,基本上是“你怎么定义,我就怎么生成”。

此外,测试发现,软件暂未对一名用户可创建的智能体数量加以限制。除了个人身份外,以机构、单位名称创建的智能体也能轻易通过。记者分别以“某日报”及“某日报新闻助手”的名义,尝试创建了智能体,同样是数秒创建,不需要任何证明材料。

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记者将上述机构名称的智能体设为不公开上架的私密状态。不过此前的“资深营养师”因公开发布,短短几小时内显示,已有“7人添加,8人聊过”。

2025-02-23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0017.html 1 3 创建“法律顾问” 只需10秒“审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