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淳翔
我不善书法,闲来却喜欢读帖,常手摹心追,念念不释。古人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近来对袁寒云书法颇有欣赏之雅,自然也想寻找他关于书法有何理论,其实不难找,1982年《书法》杂志第二期刊着徐京《袁克文论书》一文,已有披露。
徐京是徐半梦(1881—1968)后人。半梦原名儴,字云石,号冻佛,又号了道人。江苏宜兴人。工书法,著有《临池琐语》,书摹王梦楼,自谦“致力梦楼书法,追随不上,刻意为之,功夫仅及其半”。因署“半梦”。
袁寒云关于书法的构想与取径,具见其给徐半梦的一通回信。兹录全文于下:
书法始于篆,学书者必以篆始。篆书体画整肃,行白谨严,习之而后攻他,庶免弱俗荒斜之病。篆法既尽,乃以隶体宕之。学隶当取西汉诸碑,东迁以降,多尚侧媚,古意渐疏矣。进参以古草,极纵横转折之势。探书之源,立书之本,以六朝楷法束之,而书成矣。六朝之书,尤推北魏碑志,所见隶姿篆骨,允为楷之宗法。若钟王之书,诚尽善尽美者也,其楷书传世者,惜多见于帖,帖为钩摹而成者,纵有佳工,亦难完其神髓,碑志则书于石刊者,得守其原,无或微失。故取六朝之真,弃钟王之伪。隋唐碑志,良有佳构,流览可耳。宋元人书,日趋婉媚,以锋芒胜,不宜入石,墨本犹有可观者。明人侧露益甚,间坠妖鄙。清士困于帖括,不可超拔,故书多拘陋,然此特泛言耳,若奇突之士,不惑俗流,窥古人之堂奥而自成一家者,代尚有其人焉。夺篆隶之真魄,与西京抗手,千百年中一何道州耳。唐以后,名家之书,供参玩则可,用为师法,则未足也。世人舍本务末,或临三希堂,或摹覃溪、石庵辈,稍获貌似,即以书家自许,倘知法东坡、山谷、松雪、香光诸家,则更以高古傲人,求知六朝者已鲜,遑论三代秦汉矣。古法沦坠,复何言哉!
后面还有几句客套话:“读大论,知为有心于书者,故敢以下愚一得,辱高明之听。拜上半梦法家,戊午十一月初九夜克文上言。”末有附注:“右论狂执,幸凌霄汉阁主、南雅楼主有以是正之。”其中凌霄指徐凌霄,南雅指沈太侔。前面所提何道州即何绍基,是寒云深自佩服的清代书法家。
还可从1918年12月24日《时事新报》上发表的《寒云寄庐围炉记》文中见到他对何绍基的推崇:“倘以汉人简册及张迁表颂与道州书同观,当知道州为东汉而后千百年中,独得西京真趣者。……取曹全碑及唐人隶碑较之,可知古法之失久矣。至道州始振于衰坠之中,而超然世表,其隶书吸石门之魄,夺张迁之骨,雄姿铁画,脱尽唐宋人弱俗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