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市民在狼山脚下的梅林里打卡。上个双休日,通城气温回暖,市民们纷纷走到户外,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3月3日本报1版)
积极做好融合文章
□知新
毫不夸张地说,南通“赏花经济”的热度在持续攀升,为文旅业回暖向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促进“赏花经济”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升级新玩法。坚持以花为媒、借景“圈粉”、办“节”引流的思路,进一步挖掘资源禀赋、融入文化元素,开发更多的特色项目和主题线路,打造别具一格的赏花打卡胜地。同时,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强活动策划组织,通过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玩得更尽兴。并采取“旅游+主播+直播”的模式,在“云赏花”中树立景点新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
另一方面要创设新场景。围绕“可游可赏、可听可看、可品可尝”,着力拓展“赏花+美食”“赏花+体育”“赏花+音乐”“赏花+潮玩”等内涵,把融合文章往深里做,打开研学、露营、夜经济等新模式,打造特色民宿、民俗风情体验、农业特色展览等新业态,用全领域、多角度、深层次的“花花世界”激活“春日经济”一池春水。
围绕“赏花+”做文章
□张裕新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点点绿色已立于枝头。许多人为了追逐一场春色满园的“花开”,踏上了一场郊外的旅行。不知不觉,赏花已从一种休闲方式演变成一种旅游业态,“赏花经济”蓬勃发展。
我市大力发展花卉文旅,为城乡消费注入澎湃动能。而要吸引游客前来赏花,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硬件必须跟上。一些令人震撼的花海景观往往位于乡间。如果游客因为路不好走或者无处歇脚而另选他处,再美的花也只能“寂寞开无主”。同时要把赏花与其他景点串联起来,抱团发展,在“赏花+”上做文章,将赏花与种植、采摘、美食、育种、民俗、文创、写生等周边业态结合起来,让游客一次享受多重乐趣、乐而忘返。另外,花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直观的“赏花经济”上,还在于它可以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提升整个城市的吸引力,塑造整个城市的生态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