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首发于《十月》文学杂志的长篇小说《水土》,我读了四遍。因为作品精彩,我又一口气阅读了作者肖勤的其他小说,例如《血液科医生》《守卫者长诗》《丹砂》《去巴林找一棵树》等。再后来,我甚至开始研究起作者的背景。
作者肖勤,女,贵州遵义人,仡佬族,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后做过县团委书记、乡长、县长、贵州省文联主席。让我感兴趣的是,小说《水土》中有十余处描写了主人公向海以及他父亲向正德的上海背景,包括上海话和一些上海的习俗。而且,作品单行本又注明于2013年10月第三稿改定于上海。
凭我的上海话八级水平以及阅读直觉,我认为作者肖勤和上海一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父母亲是上海知青?丈夫是上海人?在上海培训学习过?我请教了DeepSeek,它给出的答案也是一本正经的模棱两可。我甚至还求助于小说《水土》的责任编辑、现任《十月》杂志主编季亚娅博士。季主编说为了不过多影响作家的创作,一般不提供作家的联系方式。这我理解。
记得钱锺书为了婉拒采访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吃到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是啊,我也这样问过自己。
没有确切答案,我只能这样回答自己:正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我们通过他者的生命褶皱照见人类超越时空的存在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