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朋友圈

割芦苇

龙水

立春后的一个中午,我下班回家。妻子提议,一起到沟边割芦苇。接受了任务的我穿上雨靴,跟着妻子,拿着磨得锋利的镰刀下到沟边,摆开了阵势。

过去,芦苇是个宝,农家不可少。建房搭棚、编织家具、烧火煮饭,都离不开它。到了秋冬,家家抢着下河收割成熟的芦苇,河岸被捯饬一新。多年后,告别了历史使命的芦苇似乎成了农村多余的植物。割芦苇是个重体力活,人吃力不算,手脚还易割破。为此,有的人家干脆任其自生自灭,有的则将其付之一炬。而恋旧的我平时有烧土灶的习惯,因而每年收割芦苇雷打不动,但人累得散了架似的。

贤惠能干的妻子经过观察琢磨,今年将芦苇收割的时间延迟到几个月后的开春之后。她言辞凿凿:放在秋冬收割,泡在水里的芦苇粗壮叶茂水分多,因而吃力。而开春之后,经过风吹雨打的芦苇水分蒸发,叶片芦花早已吹落,剩下的几乎是光秃秃的茎秆,收割轻而易举。妻子还教会我一个办法,就是割芦苇时边割边往下揿,这样芦苇瞬间折断,省时省力。

“嚓嚓”声、“啪啪”声仿佛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令我俩你追我赶。过去割50米长的芦苇要花上一天时间,现在只用两个小时就收割完,捆好运回家置到了柴火堆里。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从妻子收割芦苇的窍门中,我找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2025-03-05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1043.html 1 3 割芦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