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荻港村沧桑斑驳的“一元茶馆”,我就被墙上的照片吸引了。最大的照片是老板潘平福的老伴来群英在越剧《汉宫怨》中的剧照,最传神的六连拍是潘平福60岁那年的谈笑图。还有一组照片是在这里喝了几十年茶的老客们的黑白小照,他们多为在乡村务农一辈子的老爷子。墙上有小字,说明“此茶社创立于1896年”,潘平福已是第四代传人。
村里的老人在这里寄存了各自的搪瓷茶缸,每天5点前,就有茶客走来坐定,从外套口袋掏出一个小纸包,抖出当天要用的一小撮茶叶,他付了一元钱,却只要开水。老爷爷说:“老潘为我们提供歇脚地,煤炉烤得暖烘烘的,已经很不容易,替他省点茶叶也是好的。”潘平福在茶馆一角放上了理发椅子,为村民理发修面,以贴补卖茶的亏空。
我要了一杯安吉白茶,5元,这是茶馆里最贵的茶水了。唯一的聋哑帮工张松青爷爷微笑着将我面前的茶桌又擦了一遍,每天凌晨三点,他就前来生炉子、烧开水。常来的茶客,有心跟着电视新闻右下角的手语老师,学了点简单的手语,与张松青打招呼,免得他寂寞。我四处打量,发现有茶客经人辅导,兴致勃勃地玩起了猜谜与数独;也有人经指点,正在快乐地刷短剧。潘平福笑着说:“谁都要老的,年纪大了,总要有这么个地方,能会会老友,解解烦闷。只要我能烧得动开水,这‘一元茶馆’就会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