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健康周刊

一颗蚕豆引发一场生死较量

家长需注意儿童气管异物的“隐形杀手”

晚报讯 4日夜晚,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大厅里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一对夫妻抱着孩子,神色慌张地冲进急诊大厅,焦急大喊:“医生医生,快!孩子呛了东西!”原来,2岁的明明(化名)在吃新鲜蚕豆时,突然发生呛咳。仅仅片刻,明明就呼吸急促起来,小小的嘴唇泛起青紫色,情况十分危急。

急诊儿科医生迅速安排CT检查,发现一枚直径约1厘米的扁平蚕豆卡在了明明左主支气管隆突处,几乎把气管通道完全堵死。这颗小小的蚕豆此时就像一只凶狠的“拦路虎”,让明明命悬一线。

别小瞧这颗蚕豆,它的“杀伤力”超乎想象。蚕豆形状不规则且扁平,表面被黏液包裹后异常光滑。传统的异物钳在面对它时,就像遇到了狡猾的对手,稍有不慎,蚕豆就可能往肺部深处逃窜,进一步加重孩子的窒息风险。更麻烦的是,它所处的气管隆突附近神经密布,如同布满“地雷”,手术中哪怕是轻微触碰,都可能诱发气管痉挛、心脏骤停等致命并发症。而且,蚕豆在37℃的体液中,24小时内体积会膨胀至原来的1.8倍,这意味着留给医生的抢救时间窗口不足12小时。

情况凶险,凌振华主任第一时间联系手术室,护士长李培培迅速响应,统筹安排,护理团队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待命。这场手术,医护团队要闯过三重“生死关”,儿内科、麻醉科、护理多学科联合,共同展开这场毫厘之间的生死博弈。

第一关,面对传统异物钳对蚕豆束手无策的困境,手术团队果断改用异物网篮+多角度钳夹联动技术。凌振华和儿内科主任许铖紧紧盯着屏幕,小心翼翼地通过支气管镜调整异物方位,规划好角度,让蚕豆长轴与气管平行,为后续套取工作创造条件。

第二关,为避免刺激隆突神经,手术全程要在直径仅0.5厘米的气管内完成,医生们操作时必须万分谨慎,每一次移动器械都不能有丝毫误差,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第三关,手术时间每延长一秒,孩子气道水肿恶化的风险就增加一分。为确保手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麻醉科主任顾毅、医师樊金燕全神贯注地调控镇静深度与通气参数,为手术提供稳定的“后方保障”。

经过漫长又紧张的25分钟极限操作,那颗蚕豆被完整取出。明明的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至100%,监护仪上的数值逐渐趋于正常,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这场惊心动魄的气道“阻击战”取得了胜利。

清明时节,鲜嫩的蚕豆带着春日特有的清甜,备受人们喜爱。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直径约1厘米的椭圆形豆粒是儿童气管异物的“隐形杀手”。预防远比抢救重要,家长们要掌握“安全豆类筛选法则”:蚕豆纵向直径超过2厘米就存在高风险,喂食时要遵循“坐立位、小颗粒、细观察”三原则,尤其要注意孩子进食时大笑、哭闹等危险时刻。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南通地区首个专业化儿童呼吸内镜中心,儿内科在南通地区率先开展局麻下纤支镜诊疗,还能进行精准肺泡灌洗及疑难气道异物取出等技术。其治疗范围涵盖气管异物、重症肺炎肺实变、塑型性支气管炎、气道畸形等疑难病症。医院构建了“超微创·高精准·全龄段”介入诊疗理念,每年完成支气管镜诊疗超400例。

通讯员益宣 记者朱颖亮

2025-03-20 家长需注意儿童气管异物的“隐形杀手”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2455.html 1 3 一颗蚕豆引发一场生死较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