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深读

三问“开盒”事件

随着谢广军的道歉和百度公司的声明回应,舆情已渐渐平息。但回望此次事件,仍有诸多值得讨论的空间。

其一,公民隐私数据究竟源于何处

此次“开盒”事件之所以引起众多网友和媒体的持续关注,正因为当事人“百度副总裁之女”的特殊身份,这难免引发公众对于百度公司数据安全的忧虑。目前,百度方面已发布声明,称相关数据并非从百度泄露,而是来自海外的“社工库”。

百度公司的“免责”回复更折射出问题的严重性。据悉,当前互联网中已形成了完整的“开盒”产业链,一个13岁的小女孩都可轻易获取他人详细的隐私数据,可见“开盒”行为的门槛之低、个人信息保护漏洞之大。如何从源头入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杜绝“开盒”行为,是有关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其二,“开盒”主力或是未成年人

随着饭圈文化的低幼化,“开盒”行为也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如此次事件的当事人即是13岁的女孩。管中窥豹,足见“网络厕所”等恶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侵害。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违法、有害行为的判断力,易受“模仿”“从众”心理的驱使,将“开盒”视作“正义执行”,令人扼腕叹息。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加强教育引导,让孩子们树立基本的隐私意识和道德观念,远离恶习,健康成长。

其三,“开盒”信息流传,平台责任何在

在众多“开盒”事件中,被泄露的隐私信息依托于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而相关平台的处理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往往在隐私数据被大量传播之后才进行封号、禁言等处理,此时对受害者的侵害行为已经发生,很难有所补救。社交平台有必要进一步夯实责任,通过加强审核,建立跨平台联防机制等手段,从发布渠道堵住信息泄露的乱源。

2025-03-24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2799.html 1 3 三问“开盒”事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