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输
在夏威夷海边的百年英国城堡内,依海而眠,想起《沉香屑·第一炉香》亦发生在依山海畔的海景建筑里。人与建筑相互依存,有时会因一座建筑爱上一个城市。南通的建筑中,我对濠河之畔的金鳌坊情有独钟。
《周记考工记》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相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首先要对空间秩序有极其完美的设置。金鳌坊的十三栋小楼各具其形却气息贯通。只因栋与栋之间皆有假山、龙柱、巨石等,牵丝引带地将建筑群蜿蜒于竹林松柏间。建筑边角皆以重压斜切的天然巨石镶边,欧式尖顶的坡面以小瓦铺就。从下仰望,只见小灰瓦一撂撂地,由下往上,阶梯似的一层短于一层,使得金鳌坊的屋顶虽小巧,却有着金字塔的层级特征,加上每栋屋顶皆戴着铜锈绿的欧式尖顶帽,既俏皮又神性十足。小尖顶独特的六棱造型及外墙面刻意留出的虚缝,带来视觉上的多面性和通透感。竖线条与层层叠叠的横水平线条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空间的多面性和动态性。屋檐、屋顶、台阶的层级韵律和节奏感处处可见,以及长石柱与圆拱门的反差,都是匠心所在。因为依河而建,金鳌坊的亲水台三面临水。夕阳下,有藤椅、咖啡,鸟类从天空飞过,植物在炭木架上开着自己的花朵。猫爪纹、铜钱纹、滴水纹或在龙柱底座,或在阳台。白色盘龙柱七七八八地散落在竹林或山石旁,底座刻以阴阳纹和云朵纹,从上至下缠绕着龙的图腾,暗合张謇在科举考试中“独占鳌头”的卓越成就。出入处,只见金鳌坊三个金字栖于原石之上,如梦如幻,亦古亦今。蓝天白云、绿顶石墙倒映水底,突然就想到“山重云轻”之境。整个金鳌坊布局不大,建筑造型却达到了艺术品所特有的沉稳、坚定的艺术效果。
文如其人,建筑师的气质与她的建筑同样极具辨识度。
第一次见姚薇并不知金鳌坊出自她手,那时她刚从华盛顿归来,长直发、南瓜红长围巾裹在一件束腰黑大衣内,纤媚干练,如同河之畔、城之西的金鳌坊,“苍劲中跃出姿媚”,见过就忘不了。
她在北京、上海、杭州皆有作品,为南通设计的金鳌坊采用了田园派有机建筑大师赖特的理念、卡洛·斯卡帕的叠级手法,建筑的灵魂却是向张謇致敬的中国元素。姚薇认为,即使是同样的民国风,中国的建筑南北亦有分。南边多窑,以砖雕为主,偏纤细秀媚。北边多山,以石雕为主,偏欧式民国风,更雄浑粗犷,比如青岛。即使是相邻的上海和南通亦不同。南通受张謇影响,老虎窗、窗套等细节里更显纤细秀媚,正是“姿媚”的飞动飘逸与石墙的“沉着劲质”的融会贯通,制造出金鳌坊的山重云轻之境,这也是南通建筑特有的气质。好的建筑要在城市贡献度、质量持久、时代精神上同时做到统一。金鳌坊无疑做到了。
老的帽子博物馆由清华名师制作,起点太高,导致新馆的设计师去欧洲参考了一圈,回来一年多,设计图仍差强人意,姚薇接手时仅剩十天时间。她花了半天时间看走秀,又花了一天半时间找资料,然后用剩下的八天完成了设计图。打破常规的阶梯式大厅以及“时光隧道”般的多功能展示厅神秘、幽深,让帽子博物馆迅速成为南通的打卡地之一。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流动的音乐,皆是建筑师在茫茫宇宙借物抒情的载体,金鳌坊和帽子博物馆是设计师的内心留白,也是姚薇建筑精神的逸气所在。
范扬、林晓赴通开画展,曾请姚薇参与布展。展后依据每人特点作字画酬谢。见到姚薇,沉吟半晌,说,古时用沉鱼落雁形容女子,以我看来,风儿见了你要停下,云儿为你歇息,当即挥墨作“风云停歇”四字相赠。女子若有吟哦气,而无脂粉气,即使不美,自有一种男儿气可观,我想这就是姚女神的气质。
如今,她的设计室在大生创意园。二楼露台有遮阳伞一顶、茶几一张、两藤椅。见面这天,她在黑白渐变百褶裙间,束了一条极宽的黑蕾丝腰带。人动,纱裙上的白底黑线随之轮回开合,明灭不定似“初蝉振翼”,裙摆飘飘若游丝袅空,与她的建筑恰好形成了山重云轻之别。